大蒜覆膜栽培有利于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但由于大蒜覆膜栽培地溫升高,年前極易流行葉枯病。據調查,如果防治不及時,會減產30%左右。
癥狀:葉枯病先從葉尖或葉的其他部位發病,初呈花白色小圓點,擴大后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后期病葉上生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葉片枯死,花梗折斷,最后在病部上散生許多小黑粒點。
影響發病的因素:大蒜連作田發病重,田間菌源量大,利于葉枯病的浸染發生。降水量和田間濕度與葉枯病的發生時間、發生輕重有著密切的關系,年前10~11月份,年后3~5月份,如降水偏多,田間濕度過大,病害易于流行。溫度也是影響發病的因素之一。大蒜葉枯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5~20℃,一般年前10~11月和年后4~5月是大蒜葉枯病嚴重發生時期。種植時間過早,冬前苗子大,年前發病就較重。
防冶措施:
一、實行輪作,配方施肥。大蒜連作田葉枯病發生重,可與小麥或其他作物輪作,能明顯減輕病害的發生。施足基肥,培肥地力。覆膜大蒜后期一般不再追肥,種植前應將所需的各種元素肥料施足。一般畝施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餅肥100公斤,碳酸氫銨50公斤,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30公斤,鐵肥3~4公斤,鋅肥1~2公斤,硼肥1~2公斤。
二、適期播種,加強管理。覆膜大蒜以10月上旬播種為宜,能明顯減輕年前葉枯病的發生。生長期間要做到適時澆水,降雨后及時排水。
三、化學防治。(1)掌握最佳防治時間。年前10月下旬,當葉發病率超過30%時,每隔5天噴藥一次,連噴2次。年后4~5月份的防治原則是“以防為主”,控制病害的發生,每次降水過后必須及時噴藥。(2)選用適宜殺菌劑,交替使用。適宜的殺菌劑主要有: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