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坯(或紗線)的批次管理:
有專家說:三分技術(shù)、七分管理;也有專家說:二分技術(shù)、八分管理。在染整這個應用化學的行業(yè),當技術(shù)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管理水平則決定了一個企業(yè)的技術(shù)和質(zhì)量水平。
因此,在說前處理之前,強調(diào)一下原坯(或紗線)的批次管理,相同批次的按同一工藝染色,而更換批次時,必須有一個打樣和跟蹤程序,被染物批次更換后,要根據(jù)打樣對比情況,及時調(diào)整工藝,好的批次管理控制體現(xiàn)了一個染廠水平的高低。
二、退漿:
退漿是針對上漿的梭織物的,為了便于織造,大部分梭織物需要經(jīng)過上漿后織造。
說到退漿,不得不提一下紡織漿料界的三大漿料:淀粉及衍生物、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類漿料。PVA因環(huán)保問題已逐步淘汰,而現(xiàn)在使用的大多是淀粉與丙烯酸類漿料配合使用。
常用的四大退漿方法:熱水退漿、堿退漿、酶退漿、氧化退漿。現(xiàn)在使用較多的是酶退漿和堿退漿,而酶退漿(淀粉酶)主要針對淀粉漿料。退漿效果的好壞一般用退漿級別來評價,三大漿料中,丙烯酸漿料比較容易去除,而淀粉漿和PVA均有簡單快速的測試方法(如碘/碘化鉀法。)
退漿不充分,染色時會影響染料的上色率,或引起織物的手感變差。
三、去油:
去油主要針對化纖類織物(或紗線),比如滌綸、錦綸等,去油不干凈同樣影響染料的上色和會造成油斑、色斑等問題。去油一般在堿性條件下加去油劑高溫進行,好的去油劑的選擇有助有提高去油效果。現(xiàn)在為了優(yōu)化工藝流程,適用于化纖類的去油染色同浴也很多,選擇的時候注意同浴去油劑的耐高溫性能和分散性能。
相關(guān)閱讀:滌綸前處理去油要去哪些油?
四、減量:
開纖也是針對化纖類織物,比如滌綸超細纖維、海島纖維、滌錦混紡纖維等的開纖,滌綸的開纖也稱為堿減量。開纖的優(yōu)異影響染色的色牢度和染色色光穩(wěn)定性,一般通過開纖失重率來控制開纖效果。
前處理知識:滌綸堿減量
五、精煉:
精練主要針對天然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目的是去除纖維上的油脂、蠟質(zhì)、果膠等雜質(zhì)。同樣,精練以堿高溫精練居多,有冷堆、連續(xù)長車、間歇式等多種方式。考核精練的指標主要是毛效,毛效的高低直接影響染料的上色率和均勻性。軋染(左中右)、筒子紗(里中外)染色對毛效的要求更高一些,具體毛效的測試方法可參考文章:紡織品吸水性常用的測試方法
精練的另一個指標是失重,原則上失重越高,精練效果越好,但失重過大也帶來了制成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升高。。
六、漂白:
漂白也是針對于天然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與精練一浴處理就是通常所說的練漂。漂白的目的是去除色素,以達到染色所需要的白度。漂白常見的工藝有氧化漂白(雙氧水、次氯酸鈉等)、還原漂白(保險粉)。衡量漂白的指標即是白度,對于敏感色和鮮艷的顏色,漂白白度的穩(wěn)定性很關(guān)鍵。白度的測量可以用肉眼去對比,也可以通過白度儀去測試。
PS:棉纖維上的棉籽殼,單單靠精練是無法全部去除,僅僅做精練的棉前處理又稱為半練,而漂白后,棉籽殼(木質(zhì)素)上的色素則可以被完全去除。
七、小結(jié):
為提高染色一次性成功率,前處理的各項指標均需要進行控制,如:退漿級別、去油率、開纖率、毛效、失重、白度等指標,通過指標的測試與控制,來制定和修正前處理工藝,當前處理的各項指標穩(wěn)定以后,那么成功的染色也就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