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雷電、暴雨、臺風等季節性不安全因素增多,是化工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頻發、易發的時期。化工企業要有針對性地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夏季高溫多雨化工企業嚴格防范這些風險。
☆防火爆炸。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部分化學物質受熱受潮后容易分解變化,產生熱量或釋放可燃氣體,從而引發火災爆炸事故。火災爆炸事故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1.企業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2.嚴格動火管理,實行三級動火審批制度,做好現場監控工作。
3.定期組織檢查,加強重點部位檢查,及時消除隱患。
4.員工應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不得攜帶火種進入生產區域。
5.確保消防防爆設施完好可用,消防通道不得堵塞,消防或防爆設施不得隨意變更。
6.加強運輸車輛的安全管理,明確司機和押運人員的安全責任,嚴禁違章作業。
7.加強壓力容器防火防爆管理,加強危險部位監控,科學記錄設備運行數據,及時分析解決異常情況。
8.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企業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撤離。
☆防雷擊
夏季雷雨較多,化工企業防雷壓力較大。化工企業一般建在海邊或靠近河流的地區。這些地區落雷頻率高。化工企業有許多高大的生產設備,周圍空曠,雷擊風險高。
1.化工生產現場的設備和管道應進行接地處理。金屬管道出入口、管道平行或交叉處、管道連接處采用導線跨接接地。
2.部分儲罐在雷雨季節容易被雷擊,應采用獨立避雷針保護。企業應組織人員檢查防雷裝置,確保防雷裝置完好無損。
3.儲罐的安全閥、排氣口等部位是防雷的重點。企業應將日常檢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及時消除隱患。
4.雷電產生的對地電壓或二次反擊放電可能會對人體造成電擊。企業要增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鼓勵操作人員掌握一定的防雷知識,嚴格按照規定操作。
5.雷電活動時,操作人員不得停留在外面,應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以避免。室內還應注意防止雷電侵入波的威脅,遠離開關線、動力線、廣播線和各種連接設備。
☆防超溫超壓。
化工生產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許多大型高危設備和管網放置在室外。夏季日照時間長,陽光照射會導致容器和管道中易燃易爆物品的分解、氣化、加熱、膨脹加速和內部壓力增加。如果不及時采取冷卻措施,設備可能會爆裂,嚴重時可能導致爆炸事故。
1.企業應定期檢查鍋爐和壓力容器的安全設施。安全閥、壓力表、減壓閥、液位計、溫度計、快速切斷閥和噴淋設施必須
2.常壓儲罐的儲量應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嚴禁超載。裝有危險化學品的非開桶和儲罐不能裝滿。應留有10%~15%的間隙,以避免容器因加熱膨脹而爆裂。
3.壓力容器應平穩運行。加熱或冷卻應緩慢進行,以避免壓力波動。對于停用的設備管道,應進行泄壓和吹掃。
4.對于壓縮機、電氣設備等易超溫超壓設備,應采取輪換制度或暫停作業等措施。
5.企業應隨時掌握排空和泄壓系統的完整性,檢查可能泄漏點的區域,重點監控高空排空點和可能泄漏點。
6.主控室、儀表室、電氣設備操作室的室內溫度和通風應控制在正常狀態。
7.企業應加強工藝管理,及時調整工藝指標,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生產。
8.操作人員應密切關注換熱設備的工況、冷卻水的運行情況、溫度、液位和壓力的異常變化,并加強檢查。
☆防泄漏
化工企業生產過程復雜,設備管道種類和數量多,非法操作、使用不當、設備故障等情況可導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泄漏是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1.化工企業應配備監測儀器,培訓監測人員,編制泄漏檢測和維護計劃,發現早期泄漏并通過預防性和定期檢測及時處理。
2.管道、法蘭、墊片和緊固件的選擇必須符合安全規范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查。
3.對危險化工技術和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進行重點監管,應按安全控制要求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應急停車系統、可燃有毒氣體泄漏檢測報警系統等。
4.企業應根據逸散性泄漏檢測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檢測易發生逸散性泄漏的部位(如管道、設備、泵等密封點)。泄漏設備應及時維修或更換。
5.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程序操作,避免工藝參數波動較大。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高溫設備應嚴格按照加熱曲線要求控制加熱速度,法蘭、封頭等部件的螺栓應按操作程序逐步加熱;低溫設備應控制冷卻速度,法蘭、封頭等部件的螺栓應逐步冷卻。加強設備維護過程中的泄漏檢測和監控。
6.新員工只有在接受泄漏管理培訓后才能上崗。當工藝和設備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培訓相關人員。
☆防中毒
化工企業的生產原料大多是有毒或腐蝕性的。人體接觸有毒物質或吸入揮發性氣體后,會導致中毒和身體損傷。特別是在夏季,有毒有害物質的揮發速度加快,氣體擴散速度加快,人們衣服薄,容易出汗,有毒有害物質也可能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導致中毒。
1.企業應告知員工各種化學物質的性質、危害和應急處置方法,并在作業現場設置標志。
2.合理使用各種通風凈化設施,降低作業現場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定期監測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濃度,確保濃度在國家有關標準允許的范圍內。
3.企業應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為員工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員工進入作業區時,應佩戴防毒口罩、防護手套、防護眼鏡等。
4.各崗位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操作,值班人員和段長應加強檢查。
5.如需進入塔(罐)等容器,操作人員必須辦理操作證,操作場所的氧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經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操作。
6.裝卸材料時,注意溫度變化,不要在高溫、陽光直射的情況下裝卸,人員應站在上風口裝卸,防止中毒。
7.有毒有害物質濺到身上時,操作人員應立即處理,換上干凈的衣服,嚴重時到醫院治療。
8.急性中毒者應移至通風處,清除被污染的衣服、鞋子、襪子等。,并徹底清潔眼睛、耳朵、皮膚等被污染的地方,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