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接近80萬輛,同比增長53多輛%去年市場比例增加了0.預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將達到4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左右。
這個巨大的好消息吸引了更多的汽車公司加入,也預示著2018年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時間窗口。未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產業集中度更高。
隨著技術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圖為陜西警方正在向消費者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新華社(崔正波)
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增長貢獻近一半
根據行業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乘用車市場增長較低,但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2017年1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初步統計零售274萬輛,環比11月增長11萬輛%,處于歷年10%至20%增長范圍下限;2017年12月同比增長1%,歷年增速較低。與此同時,2017年乘用車零售年增速僅為1.5%,遠低于前期7%增速下限。
在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真正的增長引擎。根據乘客協會的統計,新能源汽車為2017年汽車市場的穩定增長做出了近一半的貢獻,年增長超過20萬輛。2017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萬輛,實現了全年的持續增長。
一方面,由于技術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增加。在電池成本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從最早的120公里逐漸提高到200公里到300公里,2017年上市的一些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行駛里程甚至超過了400公里。同時,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提高,充電樁和售后服務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此外,產品的外觀越來越漂亮,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這是政策大力推進的結果。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購置稅、實施雙積分管理、購車搖號等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了一些地方的快車道。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比例達到50%到2035年,我們將率先在全球建設智能汽車強國。這一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自主品牌增加資金和技術投入
在市場一路上漲的背景下,更多的獨立新興企業正在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
剛剛結束的美國CES小鵬汽車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智能SUV產品。同時,由威馬汽車投資建設的湖北星輝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園奠定了基礎,年規劃產能30萬輛,奇點汽車和未來汽車也在積極推動量產汽車的上市。此前,威來汽車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智能量產車型ES8。
許多傳統自主品牌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力度。
北汽新能源公司近日表示,北汽新能源規劃了2018年渠道、生態、資源整合、戰略第一、品牌等諸多方面。
不久前,一汽集團發布了新的紅旗戰略,新能源和智能化成為關鍵內容。
東風汽車還計劃在新能源汽車能源汽車的產品布局、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建設。
江淮汽車與蔚來聯姻后,2018年三支力量將齊頭并進,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江淮系布局。
觀致堅持新高端定位,制定了兩步同步產品規劃:第一步是在2018年推出現有平臺的電動版,解決是否存在問題;第二步是同時開發新GEV新能源智能車平臺。
觀致汽車CEO劉亮說,觀致自成立以來就規劃了新能源汽車,而寶能的進入加速了觀致進入新能源汽車軌道。
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家政策層面也經常受益。國家發改委近日表示,未來將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加大對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支持力度。鼓勵具有技術特色的創新型企業參與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發展。同時,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合作、聯合開發、股權投資等方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通過跨國并購和合資合作,支持企業加快海外市場布局,鼓勵外資企業積極參與中國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新合資潮悄然興起
在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和相關政策的推動下,跨國企業與國內汽車企業合資建設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新合資潮正在興起。
前段時間,雷諾日產聯盟與華晨汽車達成協議,合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公司。2017年上半年,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正式成立合資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計劃于2018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產品。2017年11月,福特汽車和中泰汽車也宣布成立合資企業,打造一系列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早在2010年,戴姆勒集團就與比亞迪汽車合資成立了騰勢汽車公司,專門生產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產品。
豐田最近還表示,豐田已經開始與合作伙伴、一汽和廣汽集團討論國產電動汽車,并將于2020年將豐田純電動汽車引入中國市場。本田宣布將于2018年推出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專屬電動汽車。通用宣布,到2020年,中國將推出10款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5萬輛。福特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13款電動汽車,其中70款將在中國銷售%新能源汽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逐漸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外國企業的合資意向越來越強。
一些專家表示,隨著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不斷豐富,獨立品牌占據絕對優勢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迎來重大變化,獨立品牌和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新的競爭挑戰。
根據天豐證券的分析,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逐漸加劇,高端短缺和低端過剩將成為行業的主要矛盾。后續的增長將更多地來自內部集中度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產品、質量、成本等領先企業將獲得競爭優勢。
羅磊表示,合資企業和新興企業的進入將不可避免地改變現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模式,市場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但這也將充分激發良性競爭,更好地促進獨立品牌的進步。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競爭的加劇將促進技術的更加成熟,R&D成本將逐步降低,讓企業專注于技術的提高和價格的降低,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真正形成良性增長。同時,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給了本土品牌與國際品牌產品競爭的機會,甚至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