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侯若石(經濟學家、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以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接連倒閉并出現押金退款難題,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而環顧火熱的共享經濟下的經營模式,收取押金的方式普遍存在,如何從制度上守護用戶押金安全也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11月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也對此回應,將會同有關部門系統分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在《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頂層設計的政策框架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
市場經濟運行靠的是執行公平交易原則,商家和消費者都要講信用。退款難,甚至拒絕退款,就是一種失信行為。
首先,實踐共享經濟的基本條件之一是信任。正是因為共享單車企業對消費者不信任,于是用征收押金和事先充值的辦法防止或懲罰消費者的違約行為。且不說這個辦法是否合理合法,只看押金的本質。押金是租賃業企業方便經營管理的一種方法,共享單車企業不過是用市場手段搞起了租賃業。
其次,我們應該明白:共享單車收取押金,需要事先充值,用意何在?由于消費者達到數千萬人,收取的押金和充值款金額十分可觀。有人估計,某大型共享單車企業收取的押金和充值款可能高達數十億元。那么,被他們扣留的巨額資金用于何處?
一是用于企業經營。已經倒閉的町町單車的老板丁偉曾坦言,綁定町町單車支付寶和微信充值端口的銀行卡,實際做不了監管。用戶的押金并沒挪作他用,但公司有開支,用于公司的運營。二是用于吸引投資。有人說:“現金流是融資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不管盈利還是虧損,現金流是融資的第一要素?!比绻蚕韱诬嚻髽I沒有押金,連融資都融不到。他們把押金當做擴張的資本和源源不竭的財源。因此,他們實質上是在搞金融業務。
共享單車企業收取巨額押金,存在金融風險。目前,一些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嚴重資不抵債,發生兌付危機的可能性很大。其實早在共享單車剛問世時,其收取押金的做法就備受爭議。如果經營者席卷押金跑路怎么辦?如今看來,真是一語成讖。
面對共享單車退款的難題,當然首先要盡力解決退款問題。有關各方應該把這個問題當作資金管理問題來認識。對押金和充值款數額較大的,應該按照債務兌付問題處理;不能按照民事糾紛解決的,應該按照刑事犯罪解決。公安、工商和金融監管部門都應該介入。從長遠考慮,采取治本的辦法才是解決之道。
對共享單車企業來說,必須回歸共享經濟本色,即社會協同消費。實現這種消費方式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社會存在閑置資源。這需要社會經濟達到一定富足水平。第二,具備集合、調配與使用閑置資源的手段。互聯網技術就是這種手段。第三,具有以信任為紐帶的社會關系。互聯網的社交功能有助于增加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我們所說互聯網+的概念就是互聯網加上閑置資源,形成了共享經濟的市場經濟模式。
針對這些基本條件,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第一,實行真正的共享經濟,需要探索共享單車的多種經營模式。鑒于共享經濟是各方參與的活動,必須積極吸引消費者參與,挖掘他們的潛力。例如,可以考慮由參與者提供單車,自愿組成共享平臺,由專人經營管理。為充分利用社會閑置資源,可考慮發揮二手車的潛在作用。
第二,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實現共享單車跨界合作,豐富經營內容??梢耘c大型電商合作,以便增加共享單車的入口界面,與購物等行為協同,擴大個人消費內容;與金融機構合作,管理押金和充值款;與社交網絡合作,在共享單車APP上加入社交內容,加強各方的相互信任。例如,利用租車、騎車的機會,廣交朋友。再如,與婚戀網站合作,增加青年男女的交友機會。
對政府監管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來說,應增強對共享單車企業的行為規范管理。
第一,針對目前共享單車企業的經營模式,政府的監管目標是企業的租賃和金融行為。其實,租賃業也具有金融屬性。因此,對企業的金融監管是重中之重。對大型共享單車企業的資金監管,應由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根據這類企業的特點,應該盡快制定資金監管細則。
第二,主管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企業信息透明度,對企業實施實時管理。例如,可以在共享單車企業APP上加入主管部門對企業的評價和經營改進意見,使消費者清楚了解企業真實面貌,選擇信用高、經營管理好的企業,以便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
無論企業,還是消費者,都面臨信任問題。使用互聯網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的共享單車,既利用了互聯網提供的方便,也有互聯網帶來的弊病。比較突出的弊病是由雙方不能在現實中面對面,從而很難識別對方的信用度。有學者指出,由于使用移動互聯網,企業識別用戶的成本越來越低,所有涉及金融交易數據、身份數據都可以聯網,用戶的信用程度也越來越清晰,用戶違規后所帶來的懲罰,也會加重。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政府加強對消費者的信用度管理是共享單車發展的必要措施。
共享經濟的未來取決于參與各方的相互信任。增強信任是發展共享經濟的根本之道。共享單車的退款難題只是信任遇阻的一個表現,其解決之道也必然是信任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