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個月,南非再次陷入評級下調的危機。11月25日,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標普”宣布,將南非的“長期本幣評級”從投資級最低一檔的“BBB-”調整為垃圾級最高一檔的“BB+”,這樣的變化正好跨越了“標普”設置在這兩級中的“垃圾線”。與此同時,“穆迪評級”也宣布將南非的“BAA3評級”納入負面觀察名單,因為“南非經濟增長前景更加羸弱、更加突出,預算收入缺口已經推高政府開支所面臨的壓力”。
事實上,評級機構早已對南非經濟展衰退敲了警鐘。早在今年4月,標普就把南非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線,同時評級展望為“負面”,意味著標普未來仍可能進一步下調評級,而這次的評級也是南非自2000年以來首次失去標普的投資級評級。今年10月,當南非財務部發布中期預算報告后,面對可能出現的財政“欠收”508億蘭特,包括穆迪、標普及惠譽在內的三大評級公司也一致表示震驚。
政局的動蕩是近期標普下調評級的主要原因。美國媒體報道稱,評級機構將關注下月南非執政黨大選結果,也將留意明年2月南非預算案透露的債務趨勢信息。而今年3月末,南非總統祖馬宣布重組內閣,并撤換了在經濟界久負盛名的財長戈爾丹,而其繼任者則沒有處理經濟問題的經驗。這直接導致了標普認為內閣重組會給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帶來風險,進而使本就“垂危”的南非經濟一跌至垃圾線。
值得注意的是,南非經濟展現衰退之景已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11年,南非的GDP就一直呈現下滑趨勢,從3%一路下降到了1%。今年年中,南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更是顯示,繼去年第四季度GDP環比萎縮0.3%后,今年第一季度,南非GDP又環比萎縮0.7%,這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南非經濟首次連續兩個季度縮水。與此同時,連年攀升的失業率今年更是高達27%,創13年新高,經濟衰退不言而喻。
對于南非經濟而言,從非洲“神壇”跌落存在許多現實原因。南非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產業發展極不平衡。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的南非,其采礦業一度成為南非經濟支柱產業,占到GDP7%,貿易出口20%。但巨大的資源卻缺少投資,導致出現坐吃山空的局面。南非影子礦業部長、反對派民主聯盟議員詹姆斯·勞里莫今年5月發表預算講話時就曾表示,與2007年頂峰相比,南非礦業投資已經下降了一半,與2013年相比也已經下降了31%。于此同時,在全球新興經濟體普遍放緩及大宗商品市場低迷的現狀下,南非大公司受到巨大沖擊,再加上南非國內遭遇旱災帶來的嚴重的食品價格上漲等問題,經濟自然一落千丈。
除此之外,歷史遺留的種族不平等及人才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南非經濟的衰退。曼德拉雖然開啟黑人統治南非時代,廢除種族隔離,但目前來看,社會不平等的陰影卻始終揮之不去,南非仍然面臨嚴重的不平等、貧困和高失業率三大挑戰。有數據表明,如果南非貧困人口中80%為黑人,那么只有12%的白種人為貧困人口。此前的數據也顯示,在南非5千萬人口中,仍有5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近25%的成年人受到失業困擾。如此一來,種族間的貧富差距下,社會沖突激增,無疑是南非經濟增長的一大障礙。
另一方面,黑人上臺之后的確制定了的一系列傾向他們的政策,但這同時導致部分掌握技術的白人和有管理經驗的白人企業家移民其他國家,大批社會精英離開,南非政治、經濟、商界人才大量流失。近年來,南非的人才流失更是嚴重,僅國稅局三年來就已相繼流失41名高級主管。此種狀況下,產業升級難也成了制約南非經濟發展的又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