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然,西藏良好的成礦條件和蘊藏的礦產資源潛力令世界震驚,其鉻、銅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但其高原脆弱的生態系統,讓人望而卻步!也是為什么西藏能成為中國礦業版圖中唯一一片凈土的原因之所在。
西藏的礦產資源到底該不該開發?曾引起一場大討論,本次《礦業匯》不想說投資,只想說凈土。
一、西藏的礦產資源底子到底有多厚? 根據幾十年的地質勘查,在西藏已經發現了三江成礦帶、雅江成礦帶、班公-怒江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礦產資源礦種比較齊全、分布廣泛。
據資料統計,西藏已發現礦產101種,礦產地2000余處,銅礦、硼礦已具備建設大、中型礦山的資源基礎;鐵礦、鉛鋅礦、菱鎂礦等已展現出可大規模開發的資源前景。在這些礦產中,以鉻鐵礦、銅礦、硼礦和地熱資源尤為豐富,在全國名列前茅。砂金礦是西藏的優勢礦種,它的開發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緊缺礦產鉻、銅在西藏不但儲量大,而且品位高,鉻鐵礦品位高達50% 左右,已經探明的遠景儲量居中國之冠。

(來源:地之圖)
西藏最豐富的能源是水能,世界屋脊,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水能蘊藏量占全國70%。中國的金沙江、雅魯藏布江,亞洲的恒河、湄公河、薩爾溫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

(來源:地之圖)
由中國地調局等完成的“青藏項目”新發現32個大型-超大型礦床,發現驅龍、甲瑪、雄村等7個超大型和25個大型礦床,新增資源儲量包括:銅3194萬噸、鉛鋅1519萬噸、金569噸、銀23015噸,潛在經濟價值2.7萬億元人民幣。
綜合預計整個青藏高原礦產資源總量可達銅8000萬噸、金2000噸、鉛鋅3000萬噸,西藏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資源儲備基地。
目前,西藏五大國家級銅鉛鋅資源接替基地已經顯現雛形,資源潛力巨大。
2016年底,國家發布《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其中明確將西藏驅龍銅礦等礦區列入國家規劃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銅礦資源豐富,全國十大銅礦中,六家在西藏地區,前四名均在西藏地區,同時,西藏銅資源潛力巨大,有望達到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主要集中分布于岡底斯成礦帶、藏東玉龍成礦帶和班公湖-怒江成礦帶。
二、西藏礦產資源開采的現狀 目前西藏的礦產資源開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環保問題 西藏當地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一旦破壞,極難恢復,環保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首先是草地破壞嚴重。開采過程中遍地開花,礦區的草場幾乎全部被破壞,進入礦區的車輛沒有固定行車路線,周邊草地在日復一日的碾壓下,遭到了嚴重破壞。

其次水污染。由于開采過程中沒有設置沉砂池處理采礦廢水,含有大量泥沙的生產廢水污染了下游水源,影響礦區下游的人畜用水。
西藏地區可以說幾乎是我國的最后一片凈土,如何解決好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的沖突是一個更需要好好研究的問題。
2自然環境比較惡劣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冬季嚴寒,整體自然環境比較惡劣,這對礦山的運營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以銅礦為例,世界不乏高原礦山,智利就有一些海拔四五千米的大礦山,其銅礦的高品位足以支撐其商業開發,所以,在西藏地區,銅礦品位是銅礦進行有利可圖的商業開發的重要條件。
3秩序混亂 在層層轉包和利益驅動下,礦區涌入大量人員,又缺乏管理,礦區垃圾遍地,甚至造成社會治安問題。而僅收取少量資源補償費的當地百姓獲利較少,守著金山卻無法致富。
4企業小而散 礦山企業普遍規模小而分散,多數礦山地勘工作程度達不到開采設計要求,無法進行正規設計,開采隨意性很大,沒有形成固定生產能力;部分企業存在非法承包或轉讓采礦權、證照不全、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
三、西藏的礦產資源到底該不該開發? 西藏與東部地區相比,展現出巨大的礦產資源優勢和突出的互補性,不少優勢礦種,如銅、鉻、硼等恰好是國家的短缺礦種。但現有西藏地區種種實際情況遠不能滿足現代化大型礦山建設的需要,反而對西藏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
西藏自治區主席在談到西藏的礦產開發時說:“砂金的開采,群眾得不到多少實惠,地方財政也得不到多少收入,但對生態破壞相當嚴重,在西藏的西部草原,各種車輛在草原上任意的行駛著,形成了少則幾道,多則十幾道、寬達兩三百米的車道,毀壞的草場面積無法估量,草場沙化、荒漠化的人為因素應該說是主要原因,真正是得不償失。”
西藏的礦產到底該不該挖掘?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今天,加速西藏優勢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對緩解或解決我國可能面臨的部分礦產資源危機,確保國家未來經濟安全和東部地區的發展后勁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如果說要這些地區承擔生態破壞的成本,那么還不如不開采。
我們一直說要造福子孫后代,搞好環境和留下資源是最重要的兩方面。
西藏地區礦產資源的家底至今尚未摸清,環境尚未遭到大范圍破壞,可能是目前中國礦業版圖中唯一的凈土。我們這代人能留下的最好的禮物可能就是摸清家底,然后尋找一條資源與環境兼顧的雙贏方案,留給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