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雙刀結構,以車代磨加工剎車盤,可以在不影響表面質量的同時,提高加工效率。雙刀結構有固定式、液壓式和伺服輔助軸式三種分類,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三種結構的各自特點。
固定雙刀結構
固定雙刀結構是采用幾個零件的配合,將兩把車刀通過螺釘固定在刀盤的同一工位上,同時完成盤類零件兩個端面精車的簡單機構。這種結構通可以將兩把刀具和刀盤固定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剛性比較高。但是,缺點是加工零件的厚度固定,基本無法進行調整;退刀時容易在零件表面留下劃痕;另外,如過需要保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話,則需要分刀加工。
固定雙刀結構加工單件時,加工線路為外側固定刀夾從外向圓心加工左端面,內測固定刀夾從圓心向外加工右端面,加工路線較長,效率偏低;批量加工造成刀具磨損時,調整刀具位置或更換新刀片時需要保證厚度尺寸要求,調整時間較長,通常需要5到10分鐘;另外,這種結構調整時需要調整刀具位置,操作有一定難度,對工人的經驗要求比較高。
液壓雙刀結構
液壓雙刀結構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液壓鎖緊的方式連接,也能夠同時完成盤類零件兩個端面的精車加工。內側固定刀夾采用燕尾結構定位,并且可以根據(jù)零件的厚度進行微調;外側刀在軸向通過液壓推動活塞壓緊,在徑向通過齒盤結構定位。松刀時,只需撤掉液壓,并通過碟簧將外側刀夾推離1毫米,就可以順利退刀。液壓雙刀結構優(yōu)點是加工表面無劃痕,不需要進行后續(xù)磨序。但缺點是剛性比固定雙刀結構稍差,能夠承受的最大切削力小于前者,另外碟簧將外側刀夾推開時會產生一定縫隙,可能會帶入碎屑造成研傷。
液壓雙刀結構雙刀夾同時由外向圓心加工兩個端面,加工線路較短,加工單件的效率較高;發(fā)生磨損,要通過調整旋轉旋鈕微調刀夾位置或更換新刀片來保證零件的厚度要求,調整時間比固定雙刀機構短,需要2到3分鐘,操作還算比較簡單,對工人要求不高。
伺服輔助軸雙刀結構
伺服輔助軸雙刀結構是一端刀具固定,一端刀具采用伺服驅動的結構,同時完成盤類零件兩個端面精車加工。固定刀夾采用一個豎直刀夾通過螺釘固定在刀盤的一個工位上,伺服驅動端采用伺服電機直聯(lián)絲杠帶動可移動刀夾。系統(tǒng)可以通過PLC 軸控制電機,帶動移動刀夾移動到指定的位置。
松刀時,也是通過PLC 軸控制電機,使移動刀夾退開,順利完成退刀。移動過程是通過編程來操作的,準確性高,如發(fā)生磨損可進行刀具補償,更換加工零件時,需要修改程序。伺服輔助軸雙刀結構的剛性與液壓雙刀結構相似。
伺服輔助軸雙刀結構雙刀夾同時由外向圓心加工左右端面,加工線路較短,加工單件效率較高;調整系統(tǒng)刀具補償或更換新刀片時,只需要修改程序,因此時間比前兩者都短,一般在1分鐘之內就能完成;填入刀具補償?shù)恼{整方式也是比較便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