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是云南地區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年一度的熱鬧。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互相潑水,相互致意,祈福祝福。但是,近年來,潑水節習俗似乎有些變味兒,專潑下體,故意騷擾女性,甚至搞性騷擾,這些行為讓許多參與者感到不舒服,引起輿論爭議。
一則全網熱議的短視頻,給歡樂的云南潑水節蒙上了陰影。視頻中,一名女子孤零零地站在路口,多名男子不顧她的反對,強行朝她身上噴水。女子穿著雨衣,但被男性路人扯下撕毀,一支支水槍朝她輪番“攻擊”,她被淋成了落湯雞,身體輪廓非常明顯。女子之所以穿上雨衣,是因為正在生理期,又想感受一下潑水節的氛圍,做好攻略專程來到西雙版納游玩。結果所謂“傳統習慣不潑穿雨衣的人”都是假的,女子不但雨衣被扯掉、隱私部位被潑水,還因身體淋濕受了寒。
這個視頻一出,立刻引起了大眾的憤慨。網友們紛紛痛斥這種耍流氓行為,還有參加了潑水節的女性佐證,潑水節搞性騷擾絕非個例。身材豐滿的女性,最容易成為潑水節流氓的性騷擾對象。很多男路人喜歡把水往她們胸部、臀部潑,趁機偷看甚至揩油。有的女性不但被性騷擾,還被高壓水槍射中眼睛受了傷。
正因如此,許多來旅游的女性發出了感慨:“西雙版納很美,但我對潑水節已經有了陰影,再也不想故地重游了。”還有女性分享了自己的潑水節血淚史,提醒大家注意小心。
令人心寒的是,這些女性的正常擔憂,竟招來了冷嘲熱諷。不少網友嘲笑她們小題大做,把基本防護措施污蔑為“玩兒不起”,甚至女性不愿意被潑水,都能說成是不尊重當地傳統節日文化。
一些人說知道自己生理期還去湊熱鬧,被折騰純屬活該;一些人搞受害者有罪論,說女性被騷擾是因為衣服穿太少;有的人扯尊重民俗大旗,說潑水節就這規矩,不爽不要來旅游;甚至還有人直接搞蕩婦羞辱,惡意揣測受害女子。
諷刺的是,正當這群網友為潑水節流氓狡辯時,一條熱搜登上了社交網絡新聞頭條:“潑水節女生顏值越高被潑越狠”。短短十三個字,徹底戳破了流氓的齷齪心思。
潑水節的本意義是借助潑水祈福祝愿,按照云南的節日傳統,對他人潑水點到肩頭就可以,一小盆水足夠潑上一整天。可現如今,這群流氓正披著“過節”外衣,搞性騷擾揩油的齷齪行為。如果是祈福,何必專找身材豐滿的女性,對著人家的隱私部位攻擊;如果是祝愿,何必在對方明確擺手拒絕的前提下,還要將人家從頭到腳淋透,甚至聚眾圍觀起哄欣賞女性窘態。
將猥褻說成是“增添節日氣氛”,將動手動腳說成是“開玩笑”,并不能掩蓋惡行的齷齪本質,只會敗壞潑水節的口碑。
好在明理的網友還有很多,在潑水節相關新聞下,也有正能量的聲音。比如一則“潑水節被圍攻女子發飆”的新聞,評論區網友們并沒有指責女子上綱上線,反而紛紛為她的勇敢點贊。還有網友開始反思,好好的一個潑水節,怎么不知不覺就變味兒了?
其實不是潑水節本身變了味兒,而是人群中混進了動歪心思的人,才讓大好佳節不復歡樂,參與者敗興旁觀者添堵。就像婚禮搞婚鬧耍伴娘,葬禮三俗表演搞擦邊球,也不是婚葬風俗本身有錯,而是有人要借著儀式宣泄惡意和性饑渴。
弘揚正氣,激濁揚清,才是傳統佳節的本來面目。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依法處理猥褻傷害女性的惡人,才能讓傳統習俗不再成為“糟粕”,潑水節不再成為“流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