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大國,我國正在不斷發展綜合國力,各行各業的相關科學技術也在飛速提升。在航空航天事業方面,我國也在持續努力,并且獲得了卓越的成果。2003年,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與返航標志著我國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以楊利偉為代表的中國航天員們在全世界的見證下書寫了我國航天史的壯麗篇章。
Tips:神舟五號,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在2012年以前,我國乘坐飛船進入太空的航天員都是男性,既然皆為中華兒女,無論性別,所有人都肩負著中華民族的未來,也都在為了民族復興而努力,至今,我國已經有兩位女性航天員成功進入了太空,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
在飛船中,航天員們需要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如果都是同性,那么相對而言就會隨意得多,但畢竟男女有別,當不同性別的航天員共處同一艘飛船時,要怎么保持彼此之間的安全距離、保障自己的隱私呢?
我國的兩位女航天員
由于航天員的工作環境十分特殊,還具有極高的危險性,所以選拔標準十分嚴苛,不僅要具有強健的體格,心理素質也必須過硬。因為宇宙中的環境對人類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承受心理上的高壓,如果無法保持冷靜,就很容易出現心態失常,做出錯誤的決策。這對一個航天員來說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Tips: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了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
據我國首批航天員描述,在選拔之初有1000多人,通過層層篩選到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十幾個人了。而且,通過選拔并不意味著就已經順利成為航天員了,在這之后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理論學習、體能訓練、生存訓練、飛船操作訓練等等,其中光是理論課程就包括了60多門,這對航天員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有極高的要求。
Tips: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模擬天宮一號組合體內訓練。天宮一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邁入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在女性航天員的選拔方面,要求就更為苛刻。除了上述這些能夠算作基本的標準之外,還要求已婚已育,并且不能夠是剖腹產,必須是順產。這是因為在太空的低氧低壓環境下,手術留下的刀口可能會引起血管破裂,對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而在我國,有兩位女性通過了層層磨煉,順利進入太空并成功返航,做到了大多數男性都無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劉洋和王亞平。
Tips:兩年間,劉洋從未放松過,一直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終于在2012年成為了正式航天員,成為了乘坐神舟九號進入太空的3個宇航員之一。
劉洋是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在良好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她從小就表現出了優異的飛行天賦,高考畢業后,劉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成為軍人的這條道路,于1997年被長春飛行學院高分錄取,并且一直保持著優秀的成績,成為了同屆學生中的佼佼者。
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劉洋在2010年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開始為進入太空做準備,接受更加嚴格的訓練。
Tips:王亞平在離心機上做測試訓練準備工作。載人離心機是在地面上模擬飛行器飛行時產生的加速度的機器, 主要用于飛行員模擬駕機訓練。
其實,在2010年和劉洋一同被選為航天員候選人的還有另一位女性,那就是王亞平。王亞平還是劉洋的校友,她們都畢業于長春飛行學院,不過,王亞平的人生卻和劉洋截然不同。王亞平是在農民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和很多有同樣境況的同齡人一樣,初中剛畢業,家里人就希望她放棄學業參加工作,但王亞平并不愿意這樣做。
書本上的知識讓她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產生了好奇和向往,她立志要進入大學繼續學習。王亞平同樣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她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順利進入了長春飛行學院,并且在畢業后成為了武漢飛行部隊中一名年輕的飛行骨干。
Tips:利用宇宙中特殊的空間環境,王亞平結合具體實驗操作,面向我國的中小學生詳盡講解了各種基本物理概念。
2012年,王亞平被確定為神舟十號的航天員之一,并且在2013年進入了太空。這次她還肩負著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在太空中進行授課。這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實現太空授課的國家,對于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在太空中航天員都是如何生活的
如果宇航員只是乘坐飛船進入太空短暫停留,那么整個過程會方便得多,只需要解決飲食和如廁等問題。但是像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這樣,航天員們都是需要在宇宙中進行實驗研究等任務的,所以他們需要在太空中長期生活,一艘小小的飛船顯然無法滿足這個條件,所以就有了空間站。
Tips: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目前由五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
空間站的環境條件與地球上十分相似,航天員們不需要穿著沉重的宇航服也能在里面進行活動。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是真空環境,無法傳遞聲音,航天員們在艙外只能通過無線電進行交流,但是在空間站中他們可以直接進行對話,因為空間站中是有空氣的。
不過,在這里依然存在一個空間站無法模擬出來的條件,那就是重力。雖然我們目前已經掌握了在空間站中模擬重力的技術,但是實現這個技術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承載這個重力系統的空間站要足夠大。
Tips:牛頓的普適的萬有引力定律表示如下:任意兩個質點有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
現在的人類光是發射一個73米長、108米寬的國際空間站就耗費了1600億美元,這還是全世界多個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科學家的預期中,重力系統是一個半徑有300米的環形裝置。在保證航天員活動的空間和其他設備占用的空間之外,還要放下一個這么大的裝置,顯然不是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夠辦到的。
航天員在空間站中生活的最大困難其實就是失重環境。在地球上時,重力無處不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也習慣了雨水會降落在地面,高處的水會往低處流。但是在空間站中,水并不是流動的,而是呈破碎的水珠狀漂浮在四周。
Tips:進餐時,航天員從餐具包中取出餐盤,打開餐具包里個人專用的餐具袋,取出餐勺、餐叉和剪刀,把它們束縛在餐盤上,再將餐盤平放固定在大腿上,撕開或剪開軟包裝袋口,利用勺和叉取用食品。
在吃飯的時候,航天員也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進食,因為食物也會漂浮起來。所以航天員們吃的食物通常都是糊狀的,在擠進嘴巴里面的時候必須要一口包住,否則食物殘渣會四處飄散,很有可能會影響空間站中的設備正常運轉。在喝水的時候,他們則會使用吸管。
除了日常生活的影響之外,宇宙環境對航天員的身體也存在影響,會導致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身體變化。為了抵消這種負面影響,空間站中還設有拉力器和自行車功量計這類運動器械,幫助航天員進行身體鍛煉。
Tips:在外太空濕毛巾是擰不干的,因為水只會被擠出來、但不會離開毛巾。
通常情況下,鍛煉強度是由這次航程的飛行時間決定的。空間站中的設備十分齊全,在克服失重的條件下,要正常生活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地球也會定期為空間站進行補給。
當航天員離開空間站進入太空之后,環境就沒有那么舒適了。他們需要穿上加壓氣密的航天服,這能夠抵御宇宙環境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讓航天員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正常的工作活動。
Tips: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的個人密閉裝備。可防護空間的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和微流星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危害。
如今,航天服已經從第一代發展到了新款服裝。最初的航天服相對笨重,在內壓升高時會影響航天員的自由活動,而新款服裝已經和常服無異了,輕裝上陣能讓航天員們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工作任務。
航天員們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隱私權屬于人權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擁有這個權利。不過,當航天員的性別從統一的男性變為有男有女之后,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加明顯了起來。其實,我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男女航天員共同生活可能會出現的狀況。
Tips:國際空間站坐便器,兩個棒子是固定腿用的,大便要時確保屁股緊貼便器。
因為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環境,太空站中的馬桶是具有吸力的特殊設計。在一些空間站中只有一個洗手間,盡管會從中間用遮擋物隔開,但仍然會存在一部分問題。考慮到航天員的性別不同,“天宮一號”空間站分別設計了兩個獨立的衛生間,門口設置有一層非常厚重的軍綠色簾子,這個簾子不僅能夠隔絕光線,還可以隔去大部分噪音,給航天員們保留了足夠的隱私空間。
Tips:宇航員刷完牙口中水和牙膏不能吐出來,要全部吞下。
除此之外,還考慮到了男性和女性生理構造差異,配備了兩種不同的“排尿器”。在女衛生間中還設計了用來放置物品的小柜子,女航天員可以在這里放置一些個人用品,比如能夠帶上飛船的無毒無污染的化妝品,還有生理期必備的衛生巾等等。
Tips:宇航員睡覺時需要穿特別的睡袋或是去小小的睡艙里睡,避免睡覺時飄來飄去的。
在“天宮一號”中,每個航天員的睡眠區域都是分別獨立的。在這個區域里有一種特殊的“墻體床”,當航天員要休息的時候,就拉開墻體把床放下來,白天進行工作活動的時候,這張床就會被重新收進墻里,這樣的設計大大增加了空間利用率。在墻邊,還有一個能夠用來放置私人物品的小箱子,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
Tips:宇航員想洗手的時候,只能從裝清潔液的袋子里擠一些來擦擦。
在空間站中,航天員們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沖澡,但是可以擦洗身體,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在自己的睡眠區域里完成這件事。我國會為航天員提供一種特殊的織物,這種織物本身就含有充足的水分和清潔成分,雖然過程不如淋浴那么暢快,但要達到清潔的目的也綽綽有余了。
小結:
我們可以看到,在“天宮一號”空間站中,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航天員的隱私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并且充分考慮到了男女各方面的差異,做出了人性化的合理設計。
人類社會和科技在不斷進步,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也正在被人們逐漸正視并嘗試解決,盡管目前看來這還需要經歷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但相信在未來,不僅會出現越來越多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我們還能夠在其他領域也看見更多屬于女性的風采。
Tips:中國空間站一般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中的一個空間站系統。預計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而這些女性則會和男性一起發憤圖強,成為我國的國之棟梁,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和飛速進步做出貢獻。到那時,我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讓全世界都看到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