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酒文化自古以來就源遠流長。在古代,酒又被稱之為“醴”,是用谷物瓜果等發酵而成。很多詩人詞人更是借著酒意寫下了很多的千古名句。李白更是有“酒仙”的美譽。到了現代,酒幾乎成為了現代人交朋友的必備之物。大家常常聚會吃飯,皆是“無酒不歡”。
酒的花樣也是五花八門的,有白酒,啤酒,紅酒等。酒,給人帶來精神的放松愉悅的同時,也正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酒的那些事兒。
酒精為啥被列為一級致癌物?
早在200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將酒精列為了一類致癌物。世界各地的科研機構都一致證明了常常喝酒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喉癌和食道癌的風險。如果一個人,每天喝大約50克的酒精,那么他患上癌癥的風險將會比不喝酒的人高出二到三倍。除此之外,患乳癌的風險也會比不喝酒的人高出一倍有余。為啥酒精就變成了致癌物了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酒精的成分和酒精進入人體后的整個過程吧。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一種有機化合物。當我們喝了酒之后,酒精進入人體就開始了整個的代謝過程。首先,乙醇在乙醇脫氫酶的催化下,變成了乙醛。緊接著,又在乙醛脫氫酶的幫助下,變成了乙酸。然后進一步地轉化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隨著我們的尿液或者汗液排出體外。
當酒精被大量地轉化為乙醛,卻沒有足夠的乙醛脫氫酶將它分解成乙酸的時候,乙醇就會游走在我們的細胞中,就會大大的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
人類為啥要喝酒?
關于人類要喝酒的秘密除了酒本身口感佳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愉悅以外,有科學家提出,或許是因為人類完成進化前,飲酒習慣已經被刻進了我們的DNA。為此,在2000年的時候,生物學家羅伯特·達德利提出了一個“醉猴假說”的理論。
“醉猴假說”認為,人類祖先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和地球的氣候變化帶來的食物短缺,在進化的過程中,某個基因發生了異變,人類的身體可以更好的分解酒精。當我們吃了發酵后的食物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能很好地適應。
而那些沒有經過基因突變的猴子在吃了發酵的水果或者食物后,更容易出現酒精中毒或者是醉酒的情況。這會大大地降低他們對于食物尋找的訴求,并且把自己陷入危險的境界。
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分析,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祖先因為出現能快速代謝酒精的基因是乙醇脫氫酶4(ADH4)。這也為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到的適者生存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關于“醉猴假說”的理論在最近的一次證據上,英國的野外研究機構卻發現,非人類的靈長動物黑猩猩也有喜歡喝酒的自然行為。它們會自動地喝含有“酒精”的“飲料”。在大自然中,當一些水果在過分成熟之后,會發酵變成含有“酒精”的飲料。
在2008年的一項無線電項圈和隱藏式攝像機的拍攝研究中發現,馬來西亞的懶猴和其他的哺乳動物經常從棕櫚樹的花蕾中舔食發酵的花蜜。這種發酵后的花蜜的平均含酒精量為0.6%,最高的時候能達到3.8%,這都快趕上淡啤酒的酒精濃度了。然而這些動物們并沒有出現任何的醉酒的狀態并且它們很樂意去食用。
所以酒精,并不會讓這些哺乳動物望而卻步,相反它們還很喜歡。這就說明,在進化的過程中,黑猩猩和人類祖先一樣,都獲得了耐受酒精的能力。無獨有偶,在西非幾內亞附近的黑猩猩也有這樣的行為。它們會偷偷喝椰樹上發酵后的含有“酒”的椰汁。
這都很好的應征了,我們人類喝酒的行為,其實早就已經刻進了我們的DNA中了。這種基因的變化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為什么骨子里對酒的喜愛。乙醇脫氫酶4(ADH4)的基因編碼在消化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代謝掉酒精中的酶。這種蛋白質的特定遺傳密碼根據不同的物種而定。通過對比18種靈長類動物的序列發現,這種酶的單字母DNA變化使得乙醇代謝增加了40倍。
酒量不好的人經常喝酒是否能練好?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喝酒會出現千杯不醉,可是有些人卻是一杯就倒的狀態,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常情況下,我們評判一個人的酒量好不好是從兩個方面來判斷的,自身身體對于酒精的代謝程度和對酒精的心理忍受能力。
對于酒精的代謝這塊屬于天生的。這樣的人他們肝臟中乙醛脫氫酶的含量較高。當他們喝完酒之后,酒精可以快速地代謝掉。可是有些人發現,當你喝酒越喝越多的時候,你的酒量也慢慢變好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二個方面,其實是因為你對于酒精的心里忍受能力增加了。常常喝酒讓身體有了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對于酒精就變得沒有那么敏感了。
所以慢慢的,就變得越來越能喝了,這并不是身體里的解酒酶增加了。
小結
為了更好的適應自然的生長環境,在人體的不斷進化中,我們發現體內自帶的DNA讓我們天生對于酒精有著一種自然的渴望。可是,酒多傷身真的也是事實。當然,酒中的有些成分對我們的身體還是有益的。比如適量的紅酒也可以幫助女性養顏美容降低血脂等。所以,敬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