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很大威脅,尤其是到了中晚期的病死率很高。但不少人對此會產生疑問:“平時我每天都刷牙,重視口腔健康,為什么還會得口腔癌呢?”其實,口腔癌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癥一樣,它的形成是一個多步驟、多灶性的生物學過程。除了不好的口腔衛生和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外,局部的刺激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1.口腔衛生條件差
平時忽視口腔衛生的話,會讓大量的霉菌和細菌在口腔里面滋生和繁殖,有利于亞硝酸銨及其前體的生成,導致癌癥的發生。使用劣質牙刷不但不能有效去除菌斑,還可能損傷牙齦和牙齒,對口腔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患有口腔炎的話,會讓人體口腔內正常的細胞增生,稍微受到致癌物質的刺激就會讓正常細胞發生癌變,從而引起口腔癌。
因此,要養成早晚刷牙以及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每半年洗牙1 次,每年去醫院做1 次口腔檢查,積極治療口腔疾病。
2.不良飲食習慣
長時間吸煙、喝酒以及咀嚼檳榔,會對口腔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除了煙草中的苯并芘、煙酰胺等化學性致癌因素,煙酒對口腔黏膜的熱辣刺激,以及煙霧燒傷等物理性刺激也對口腔癌的發生具有非常直接的致病作用;咀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比例也非常高,檳榔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一級致癌物。
缺乏維生素A 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這些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也有研究認為,口腔癌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日常攝入的食物含鋅量低。鋅是動物組織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鋅缺乏可能導致黏膜上皮損傷,為口腔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也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戒掉吸煙喝酒以及咀嚼檳榔的壞習慣,保持規律作息,為身體均衡攝入營養,避免挑食和偏食的壞習慣,多喝水,多吃綠葉蔬菜水果都可以有效預防口腔癌。
3.長期異物刺激
牙齒不整齊、口腔里面有殘根殘冠、牙齒頂端尖銳、佩戴了不合適的假牙等會對口腔黏膜長時間帶來刺激,久而久之引起口腔黏膜損傷,產生慢性潰瘍,嚴重者會引發癌變。
牙齒不整齊的人群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牙齒矯正,處理殘根殘冠,選擇正規的醫院佩戴適合自己的假牙。
4.口腔黏膜病變
口腔黏膜增生性紅斑以及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蘚等屬于口腔黏膜癌前病變,是誘發口腔癌的主要因素,患者必須積極地治療,不能拖延。
長時間接受放射性物質的人群也容易出現口腔癌。除此之外,當患有某些疾病時會激活基因里致癌因子的活性,降低了人們的免疫力,增加了患上口腔癌的概率。
▎火眼金睛識別早期癥狀
口腔癌大多發生于暴露部位,一般病程短、進展快、惡性程度高。但其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慢性炎癥、潰瘍、牙病及肉芽組織增生等,待癥狀明顯時,癌癥多半已到中晚期,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識別口腔癌的早期癥狀和癌前期表現,對預防和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口腔黏膜顏色改變
口腔癌早期發生病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口腔的顏色開始發生改變。由正常的顏色,變成白色、褐色或者是黑色。這代表口腔內的黏膜表皮細胞發生了改變。若口腔內突然出現黏膜紅斑、水腫、糜爛、白斑破裂、隆起顆粒狀肉芽等,雖無明顯不適,但經過2—4 周的治療非但不愈,反而逐漸擴大,便要警惕是否罹患口腔癌。
2.口腔潰瘍經久不愈
普通的口腔潰瘍,一般過1—2 周便會自愈。如果有口腔潰瘍的現象,但是2 周后依舊沒有痊愈,口腔內依舊有燒灼感、疼痛等癥狀且黏膜蒼白,那便要引起警惕了!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排查,看是否是口腔癌。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是口腔癌最常見的表現方式。
3.頸部淋巴結腫大
口腔癌這種癌癥,會慢慢地向附近的淋巴結轉移。有時候原發病灶很小,并沒有明顯癥狀,但在頸部卻發現了癌細胞。正常情況下,下頜骨下緣鄰近的頜下淋巴結常常可以被觸及,單個或雙側各一個,最大徑0.5—1.0 厘米。除此以外,如有可觸及的頸部淋巴結、較大的淋巴結或者多個淋巴結,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口腔檢查。
4.疼痛不止來自口腔
早期口腔癌引起的疼痛與“牙痛”不一樣,口腔的“癌痛”程度一般較輕,多數可以忍受,只有局部會有異常的摩擦感,潰破以后疼痛才會明顯。同時,進食時可能略加重,冷、熱溫度變化刺激不加重疼痛。而隨著腫瘤對神經進一步地侵犯,還會引起耳部和咽喉部的疼痛。
5.張口功能受限
智齒引發的炎癥和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張口受限最常見的原因。因此,須請牙科醫生排除這兩種情況。而腫瘤會侵犯口腔內的張閉口肌肉和下頜關節,從而導致開閉口運動受限的現象發生,在排除上述兩種原因后須警惕是否患有口腔癌。
▎早期口腔癌首選手術治療
口腔癌主要以鱗狀細胞癌為主,其治療方案也是以手術為主,放療、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若確診時癌細胞已屬晚期,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較低,治療的目的便在于遏制腫瘤擴散,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醫生將按腫瘤的階段、發展趨勢及患者的自身健康狀況,為其選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口腔癌的手術治療分類比較多,主要按腫瘤大小和癌細胞有無發生轉移這兩個指標劃分。如果沒有發生轉移,并且癌變處在早期,一般直接切除癌變的組織再縫合,可以達到根除的目的,復發率也較小。若癌變組織較大,直接切除癌變組織會留下較大的空腔,如果直接縫合起來,會造成面容的不對稱,甚至功能上面也會受影響,所以這時一般會切取小腿后面或大腿外側等處的皮膚和肌肉補到空腔上面,可以恢復面容的對稱性,一定程度上恢復功能。
2.放射治療
除非患者的口腔癌屬較早期,否則放射治療一般需要外科手術或化學治療的配合。口腔癌的放射治療根據腫瘤分期和癌細胞轉移情況選用不同放射劑量。因腫瘤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選擇具備精準放療條件以保護周邊正常組織的專科醫院,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降低部分遠期不良反應,例如近年來廣泛應用的適形調強放療,可以使放療劑量適形分布,起到保護周邊正常組織的作用。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后,出現皮膚疼痛、口腔或咽喉疼痛、失去味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不良反應,這些是正常現象。倘若上述情況長期持續,患者應從速求醫。
3.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的原理是通過靜脈輸液,將化學藥物注入人體血液中,從而殺滅腫瘤細胞,是口腔癌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部分情況下,化學治療需要連同放射治療進行,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不過,由于在化學治療的過程中,血液里的正常細胞會減少,患者接受治療后或會出現感染、容易疲倦等狀況,亦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口腔疼痛等不良反應,應遵醫囑進行預防與處理。
▎學會進食助力術后康復
口腔癌患者治療后的康復是很重要的。通常在住院期間,患者就要開始在語言和吞咽方面的練習,并且持續到出院返家后。手術越大損傷就越大,對口腔的影響就越大,嚴重的患者可能終生都沒有辦法經口進食,只能通過鼻飼管或者胃造瘺進食。所以口腔癌患者手術后能經口吃飯一定要盡可能用嘴巴吃飯,所謂“用進廢退”,用得越少,口腔和頸部粘連得越厲害。
患者術后早期應用全流食,術后2 周左右可以進食半流質飲食;1 個月后方可改為軟食。根據個體耐受情況而逐漸過渡。患者可以選用合理均衡的膳食結構,認真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有關內容,具體根據患者的病情做適當的調整。在飲食的選擇上,患者可以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瘦肉、蛋類、魚類、新鮮蔬菜、水果等,宜用濃流質飲食。除此之外,還可選用蒸雞蛋羹、面粉糊、米粉糊、藕粉糊、麥粉粥、米仁粉粥、綠豆粉粥、茯苓粉粥、小米粥、肉泥菜末稀飯、雞蛋菜末稀飯、肉泥、菜泥爛面條、雞蛋菜末爛面片、濃縮雞蓉湯、肉湯、骨頭湯等,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可以食用具有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蘑菇類、海生植物類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類。
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無規律進食、高鹽飲食、吃過燙食物、常飲烈性酒等不良的飲食行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對于預防腫瘤復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