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由源于山西繁峙縣泰戲山的滹沱河和源于太行山東麓的滏陽河匯合而成。
滏陽河上源支流眾多,包括交河、槐河、午河、低河、李陽河、小馬河、白馬河和洺河等。
峰峰滏陽河公園
它們都源于太行山東麓,進入平原后紛紛匯集到大陸澤與寧晉泊洼地,構成典型扇狀水系。匯入兩個洼淀的河流東行至艾辛莊附近,有老樟河挾小漳河匯入,形成滏陽河干流。
子牙河位置
滏陽河由河源至獻縣樞紐閘,長413千米,流域面積(至衡水)17700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33‰;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2.74億立方米,最大71.02億立方米。
滹沱河源于山西,沿途接納牧馬河、清水河、治河等河流,至黃壁莊出太行山流入平原。
滏陽河與滹沱河位置
滹沱河由河源至獻縣樞紐閘,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25168平方公里;流域長度350公里,平均寬度76.1公里,流域平均比降4.25‰,河道平均比降2.62‰。
滹沱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3.05億立方米,最大58.70億立方米(1956年)。在獻縣臧家橋與滹沱河匯合稱子牙河。
石家莊滹沱河濕地公園
子牙河經西河閘至天津十一堡匯南運河,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后至金鋼橋和北運河合流。另一路由獨流減河泄洪入海。
子牙河全長747千米(至海口),流域面積46000平方千米(至獻縣)。
子牙河天津西青區段
子牙河水量主要是由上游滹沱河和滏陽河的來水組成。其中主要來自滹沱河。河水中挾帶有大量的泥沙,因此,滹沱河入平原后,河道淤積,擺動瀕繁。
滏陽河上游多流經丘陵地區,谷廣河寬,進入平原后,河道坡緩,泥沙大量淤積,成為地上河,加之下游河床窄小,一遇大雨,不易渲泄,形成水災。
滏陽河上游
解放后為防御洪水,加固河是,修筑水庫等大量水利工程,1966~1967年開挖了子牙新河,增強了泄洪能力,減輕了水患。
子牙新河,1963年8月,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上大下小尾閭不暢的矛盾暴露更加突出。因此,開挖了子牙新河。
子牙新河流經河北省獻縣、河間、大城、青縣、黃驊等縣,于天津市大港區馬棚口注入渤海,全長144公里。新河設計流量為6000立方米每秒,約相當于5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