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五大水系之二——永定河
永定河歷史上是海河水系中最不穩定的一條河流。
上源由桑干河和洋河兩河組成。桑干河源于山西高原北部管涔山東麓的桑干泉;洋河發源于內蒙古高原南緣興和縣境內。
兩河于懷來縣朱官屯匯流后始稱永定河,在懷來縣境內又納媯水河,經官廳三峽,至三家店流出峽谷,過蘆溝橋以下形成地上河。
向東流至屈家店與北運河匯合。全長681千米,流域面積50830平方千米(至屈家店)。
永定河上游流經黃士高原,黃土面積占全流域面積的40%左右。夏季多暴雨,河流含沙量大,因而素有“小黃河”之稱。
永定河門頭溝段出現冰情
下游河道因坡緩,水流慢,泥沙淤積成為“地上河”。因遷徒不定,所以過去稱為無定河。
公元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為保護京城北京,對永定河進行了一次人工改道,迫使河水向東南流,入三角淀,至西沾入大清河,并將無定河改稱永定河。稱永定河。
永定河森林公園
但改名并沒有解決河道遷徒問題,河床仍然變化無常。新中國成立后修建了永定新河,才使永定河河道比較穩定。
據干流官廳站統計,永定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7.8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為8070萬噸,多年平均含沙量49.2千克/立方米。徑流年內和多年變化都較大,常有旱澇災害發生。
永定河峽谷
解放后為了防洪、解決工農業用水和城市供水問題,在官廳以上先后興建了大、中、小型水庫517座,總庫容達33億立方米。
其中,以官廳水庫的庫容為最大,約22.7億立方米,它控制了永定河流域集水面積的92%,但仍不能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的危害。
官廳水庫
1970年開挖了永定新河,以屈家店到北塘,然后入渤海,以分泄汛期洪水。
官廳水庫是北京市工農業和城市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