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熱處理中,理想淬火介質的冷卻能力應在過冷奧氏體最不穩定的區域——珠光體區域進行轉變,具有較快的冷卻速度。本文就來具體介紹具有這種冷卻特性的淬火介質。
淬火介質的冷卻作用
按聚集狀態不同,淬火介質可以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對固態介質,若為靜止接觸則是二固態物質的熱傳導問題。若為沸騰床冷卻,則取決于沸騰床的工作特性。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尚在深入研究中。氣體介質中的淬火冷卻,是氣體介質加熱的逆過程。
最常用的淬火介質是液態介質,因為工件淬火時溫度很高,高溫工件放入低溫液態介質中,不僅發生傳熱作用,還可能引起淬火介質的物態變化。因此,工件淬火的冷卻過程不僅是簡單傳熱學的問題,尚應考慮淬火介質的物態變化。

根據工件淬火冷卻過程中,淬火介質有否發生物態變化,可把液態淬火介質分成兩類,即有物態變化的和無物態變化的。
如果淬火件的溫度超過液態淬火介質的沸騰或分解、裂化溫度,則淬火介質在淬火過程中就要發生物態變化,如普通所采用的水基淬火介質及各類淬火油等,這類淬火介質都屬于有物態變化的淬火介質。
在有物態變化的淬火介質中淬火冷卻時,鋼件冷卻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蒸氣膜階段:灼熱工件投入淬火介質后,一瞬間就在工件表面產生大量過熱的蒸氣,緊貼工件形成連續的蒸氣膜,使工件與液體分開。蒸氣膜由液體汽化的未分解成分所組成,或又有機物體的蒸氣和裂解成分所組成。

2、沸騰階段:進一步冷卻時,工件表面溫度降低,工件所放出熱量越來越少,蒸氣膜厚度減薄并在越來越多的地點破裂,以致液體就在這些地方與工件直接接觸,形成大量氣泡逸出液體。當工件的溫度降至介質的沸點或分解溫度時,沸騰停止。
3、對流階段:當工件表面的溫度降至介質的沸點或分解溫度以下時,工件的冷卻主要靠介質的對流進行。
對無物態變化的淬火介質,在淬火冷卻中主要靠對流散熱,相當于上述對流階段。當然在工件溫度較高時,輻射散熱也占很大比例。此外,也存在傳導散熱,這要視介質的熱導率及介質的流動性等因素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