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豐縣,在全國看人口、面積都小小的,這個看似“資質”平平的山區小縣城卻培育出2張聞名全國的產業名片——一個是蜜桔,一個是甲魚。
今天,惠小農采訪的商家就是來自南豐縣的優秀甲魚商家——江西甲魚哥李志軍,看他如何從互聯網“碼農”,乘產業東風跨界成為新農人,實現個人年度銷售額達400萬元,助推家族年銷量超2000萬元。
雙城“碼農”返鄉創業賣甲魚
畢業后,因大城市發展機會多、工資水平高,李志軍選擇成為一名北漂的互聯網“碼農”。原本如“候鳥”一樣的雙城生活,卻在疫情后迎來轉折。為了重拾家的感覺,李志軍決定留在家鄉發展。
繼續打工,工資跟北京差一大截不說,可能還不太可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因為小有積蓄,李志軍想嘗試一下創業。甲魚是江西的明星產業,加上家族里有不少親戚在養甲魚,且養的很不錯,因此成為了李志軍創業方向的首選。
由于甲魚行業已是當地成熟的產業,線下的營銷渠道已頗為成熟,對李志軍這種創業起步晚的人來說可以挖掘的空間不大。因此,李志軍將目光放到了線上。在初期,因為對各個平臺也不了解,自己也從沒做過互聯網銷售,李志軍采用的是廣撒網的方式,所有的平臺都去試試。然而,銷量卻寥寥無幾。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流逝,銷量卻始終毫無起色,這下急性子的李志軍可坐不住了。他決定主動出擊,分析現狀、找出原因。李志軍發現,綜合平臺雖然流量大,但是因為大家主要是日常采購,數量小,所以一般都是在官方的超市平臺或者其他的大品牌超市購買水產。所以雖然流量大,但是不精準。
找到了問題所在,李志軍開始將目標投向垂直互聯網平臺。就這樣,李志軍發現了惠農網平臺,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注冊了店鋪。經過大半個月的觀察,他發現惠農網頁面簡潔、互動方便,產品展示清晰。
更重要的是,對商家的資質把關挺嚴格的,不僅個人需要實名認證,還需要上傳營業執照,提供商家經營地址、從事業務及上傳照片和視頻。同時,平臺還會展示店鋪經營的數字資產,從客戶數據、交易數據、服務能力、企業保障等四個方面展示相關的數據和評分,為買家提供購買參考。
同時,他發現在平臺上咨詢的,大部分都是資深的農人,非常了解行情,但是采購的數量不是零售單子能比的。因此,李志軍決定將惠農網作為自己深耕的首選平臺。
與時俱進巧用互聯網釣“金龜”
雖然已經選定了平臺,但如何快速進入“賣貨”模式,這是一個難題!于是,他觀察了一下平臺頭部商家的情況,大部分商家的客戶數據、交易數據與服務能力、企業保障是成正比的。為了讓新店快速起航、客戶提高信任,李志軍果斷購買了平臺的買家保障服務。
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銷售額超過了7.5萬元,接下來的一個月銷量突破了12萬元,這無疑讓李志軍感到了“柳暗花明”。
讓李志軍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遠在東北牡丹江的客戶通過惠農網找他采購。剛接到需求的時候,李志軍非常驚訝,因為甲魚一般在南方養北方的很少養。不過通過這件事,他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互聯網平臺在拓寬銷售邊際上的巨大作用。于是,他又開通了平臺的農批通會員,并盡量利用好平臺的每個大型促銷活動,幫助自己的店鋪打響名號、贏得銷量。
為什么能將生意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么紅火?李志軍認為,主要有2個訣竅,一個就是老生常談的誠信經營——真誠服務客戶,一分錢一分貨,另外一個就是要與時俱進,利用好新的平臺和工具為自己賦能。當然,在此過程中平臺也給我分配了一個客服,會告訴我怎么用好平臺的功能、怎么增加流量,什么時候有大促可以參加等,基本上是事無巨細。
“年份足”“生態養殖”是李志軍家甲魚的兩個標簽。他說,“吃魚蝦的甲魚品質更好,肉質更鮮美,而且甲魚是年份越久肉質越好吃,裙邊更q彈。”
老甲魚是有淡旺季的。在冬春季屬于旺季,夏秋季屬于淡季。甲魚蛋在每年的6~9月份屬于正常的銷售季節。銷售中可能遇到物流的問題,或者因為天氣導致的售后問題。因此,李志軍非常重視物流服務,盡可能的用更好的快遞或者用順風車拼車專車等渠道發貨,不僅發貨速度要快,還要穩妥。
但凡有售后的問題,李志軍都會第一時間來處理盡可能的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結果。由于產品品質好、服務好,李志軍店鋪的好評率達到98.70%,復購率也達到19.83%。
現在,在種養規模上,李志軍家族已自建和投資的甲魚養殖基地達120多畝、年產甲魚25萬斤、甲魚種蛋約500萬枚;在銷售半徑上,他家的老甲魚因年份足、生態養殖、裙邊更Q彈等優勢已銷遍珠三角,甲魚種蛋的銷售范圍則涵蓋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大部分南方地區;在銷量方面,他個人年度銷售額達400萬元,家族年銷量已超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