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分類
鋼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樣,主要有以下七種:
1.按質量分類。
(1)普通鋼(P≤0.045%,S≤0.050%)
(2)優質鋼(P.S均≤0.035%)
(3)高級優質鋼(P≤0.035%,S≤0.030%)
2.按化學成分分類。
(1)碳鋼:a.低碳鋼(C≤0.25%);b.中碳鋼(C≤0.25~0.60%);c.高碳鋼(C≤0.60%)。
(2)合金鋼:a.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b.中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10%);c.高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10%)。
3.按成形方法分類。
(1)鍛鋼;(2)鑄鋼;(3)熱軋鋼;(4)冷拉鋼。
4.按金相組織進行分類。
(1)退火狀態:a.亞共析鋼(鐵素體+珠光體);b.共析鋼(珠光體);c.過共析鋼(珠光體+滲碳體);d.萊氏體鋼(珠光體+滲碳體)。
(2)正火狀態:a.珠光體鋼;b.貝氏體鋼;c.馬氏體鋼;d.奧氏體鋼。
(3)無相變或部分相變。
5.按用途分類。
(1)建筑及工程用鋼:a.普通碳素結構鋼;b.低合金結構鋼;c.鋼筋鋼。
(2)結構鋼:a.機械制造鋼:(a)調質結構鋼;(b)表面硬化結構鋼:包括滲碳鋼、滲氨鋼、表面淬火鋼;(c)易切結構鋼;(d)冷塑性成型鋼:包括冷沖壓鋼和冷鐓鋼。
b.彈簧鋼
c.軸承鋼
(3)工具鋼:a.碳素工具鋼;b.合金工具鋼;c.高速工具鋼。
(4)特殊性能鋼:a.不銹鋼耐酸鋼;b.耐熱鋼:包括抗氧化鋼、熱強鋼、氣閥鋼;c.電熱合金鋼;d.耐磨鋼;e.低溫鋼;f.電工鋼。
(5)專業鋼-如橋梁鋼、船舶鋼、鍋爐鋼、壓力容器鋼、農機鋼等。
6.綜合分類。
普通鋼。
(a)Q195;(b)Q215(A.B);(c)Q235(A.B.C);(d)Q255(A.B);(e)Q275。
b.低合金結構鋼。
c.特定用途的普通結構鋼。
(2)優質鋼(含高級優質鋼)
a.結構鋼:(a)優質碳素結構鋼;(b)合金結構鋼;(c)彈簧鋼;(d)易切鋼;(e)軸承鋼;(f)特定用途優質結構鋼。
b.工具鋼:(a)碳素工具鋼;(b)合金工具鋼;(c)高速工具鋼。
c.特殊性能鋼:(a)不銹鋼耐酸鋼;(b)耐熱鋼;(c)電熱合金鋼;(d)電工鋼;(e)高錳耐磨鋼。
7.按冶煉方法分類。
(1)按爐種分。
A.轉爐鋼:(a)酸性轉爐鋼;(b)堿性轉爐鋼。或(a)底吹轉爐鋼;(b)側吹轉爐鋼;(c)頂吹轉爐鋼。
電爐鋼:(a)電弧爐鋼;(b)電渣爐鋼;(c)感應爐鋼;(d)真空自耗爐鋼;(e)電子束爐鋼。
(2)按脫氧程度和澆注制度劃分。
沸騰鋼;b.半鎮靜鋼;c.鎮靜鋼;d.特殊鎮靜鋼。
▼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
1.黑金屬。
是指鐵和鐵的合金。如鋼、生鐵、鐵合金、鑄鐵等。鋼和生鐵是以鐵為基礎,以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統稱為鐵碳合金。
生鐵是指將鐵礦石放入高爐冶煉而成的產品,主要用于煉鋼和鑄件制造。
將鑄鐵放入熔鐵爐中熔煉,即得到鑄鐵(液體,含碳量大于2.11%的鐵碳合金),將液體鑄鐵鑄成鑄件,稱為鑄鐵件。
鐵合金是由鐵、硅、錳、鉻、鈦等元素組成的合金。鐵合金是煉鋼的原料之一,用于煉鋼的脫氧劑和合金元素添加劑。
含碳量低于2.11%的鐵碳合金稱為鋼。將煉鋼用生鐵放入煉鋼爐中,按一定工藝熔煉,即得到鋼。鋼制品包括鋼錠、連鑄坯和直接鑄造各種鋼鑄件。一般來說,鋼一般是指軋制成各種鋼的鋼。
二、有色金屬。
又稱非鐵金屬,是指除黑色金屬外的金屬和合金,如銅、錫、鉛、鋅、鋁、黃銅、青銅、鋁合金和軸承合金。此外,鉻、鎳、錳、鉬、鈷、釩、鎢、鈦等。也用于工業。這些金屬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提高金屬的性能,其中鎢、鈦、鉬等硬質合金主要用于生產工具。這些有色金屬被稱為工業金屬,還有貴金屬:鉑、金、銀等。
▼我國鋼號表示方法概述。
產品牌號的表示一般采用漢語拼音字母、化學元素符號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方法。
(1)鋼號中的化學元素用國際化學符號表示,如Si.Mn.Cr..混合稀土元素用RE(或Xt)表示。
②產品名稱、用途、冶煉和澆注方法等。,通常用中文拼音的縮寫字母表示。
③鋼中主要化學元素含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產品名稱、用途、特點和工藝方法時,一般從代表產品名稱的漢語拼音中選擇第一個字母。當與另一個產品選擇的字母重復時,可以同時使用第二個字母或第三個字母,或者選擇兩個漢字中的第一個拼音字母。
漢字和漢語拼音暫時不可用,符號為英文字母。
▼鋼的力學性能。
1.屈服點(╯s)
當鋼或樣品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時,即使應力不再增加,鋼或樣品仍然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為屈服,當屈服現象發生時,最小應力值為屈服點。如果將Ps設置為屈服點s的外力,Fo設置為樣品斷面積,則屈服點σs=Ps/Fo(MPa)。
2.屈服強度(╯0.2)
有些金屬材料的屈服點不明顯,難以測量。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于一定值(一般為原長度的0.2%)時的應力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以下簡稱屈服強度。
3.抗拉強度(╯b)
材料在拉伸過程中中,從開始到斷裂的最大應力值。它表示鋼的抗斷裂能力。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與抗拉強度相對應。如果將Pb設置為材料斷裂前的最大張力,Fo為樣品截面面積,則抗拉強度σb=Pb/Fo(MPa)。
4.伸長率(δs)
材料斷裂后,塑性伸長率與原樣長度的百分比稱為伸長率或伸長率。
5.屈強比(╯s/╯b)
鋼材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碳鋼屈強比一般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標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
將一定尺寸(直徑一般為10mm)的淬硬鋼球按一定載荷(一般為3000kg)壓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時間。卸載后,載荷與其壓痕面積的比值為布氏硬度值(HB)。
(2)洛氏硬度(HR)
HB>450或樣品過小時,不能用布氏硬度測試代替洛氏硬度測量。采用頂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1.59.3.18mm的鋼球,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材料表面,從壓痕深度計算材料硬度。根據試驗材料的硬度,有三種不同的標度:
HRA:用于硬度極高的材料(如硬質合金等)。)使用6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獲得的硬度。
HRB:采用100kg載荷和直徑1.58mm淬硬的鋼球,用于硬度較低的材料(如退火鋼、鑄鐵等)。
HRC:采用15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獲得的硬度,用于高硬度材料(如淬火鋼等)。
(3)維氏硬度(HV)
將120kg以內的載荷和頂角為136°的金剛石方錐壓入器壓入材料表面,除以材料壓痕坑除以載荷值,即維氏硬度值(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