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夢工程在建成18年后進行改造,改造中我們將城市界面刻畫為13米高的城市敞廊,在廣場和建筑之間,建立起一組舞臺與看臺般的,城市空間的觀演關系,也在樹木掩映的景觀中,刻畫著建筑與“自然”的關聯。
在夢工場建成后的18年間,其周邊城市環境經歷了驟變。需要改造的不是建筑單體,是與建筑單體接駁的整個城市空間。
改造的動作從剖面開始,原本最低點僅4m凈高的看臺空間,已無法滿足一座當代劇場對聲光電的專業需求。我們將城市界面刻畫為13米高的城市敞廊,在廣場和建筑之間,建立起一組舞臺與看臺般的,城市空間的觀演關系,也在樹木掩映的景觀中,刻畫著建筑與“自然”的關聯。
13米高的公共敞廊,作為組織劇場進入的必要流線,也是城市空間的延伸:敞廊與兩側大臺階貫通,連接至廣場,在城市中塑造出立體的環形公共流線,也讓建筑在與城市公共資源的整合中,放大了自身的價值。
建筑語言的發展,順應著體量上輕下重的基本關系:下部基座輪廓如碗體,不做尺度刻畫,讓體量“山石”般的性格被放大;而上部敞廊尺度精分,用“人工”的準確,與基座的世界護為對照。整體關系猶如山體上的廊亭,成為這座熱帶城市中的風景。
夢工場的空間,可以理解為一組地形關系中的“挖空”與“覆蓋”。從外部廣場至內部看臺的行進過程中,場地設計由外至內貫穿,體驗始終被地形的線索牽引,模糊了場地與建筑慣常的區分,順應原建筑強烈的性格,塑造出一系列與“山石”有關的,連續的空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