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第十二屆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和第一屆航天國際科幻季在中關村永和航星科技園(以下簡稱航星園)高燃開幕。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來自國內外航天領域和科幻產業的知名學者、作家和愛好者將齊聚一堂,參加10多場涵蓋航天科幻一體化發展和國際科幻論壇、航天文化創意市場、航天重器可持續照明互動體驗展、航天科普共享、未來生活場景沙龍等活動,圍繞產業與科技、文化與場景、國際交流與科幻影視文學展開深入探討和近距離體驗。
中國航天在科幻視野中
22日下午,科技賦能 航天科幻綜合發展航天科幻高峰論壇作為整個科幻季的首發單位強勢開幕。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會秘書侯秀峰致辭
本單位邀請國內外航天單位、國際組織和航天領域知名專家參加活動,講述航天故事,傳播航天知識,激發科技創新,啟迪航天夢想。來自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衛星商業應用委員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科技集團的院士和專家在活動中深入探討了航天科技賦能科幻產業和航天科幻產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通過他們的報告,觀眾個人覺得中國航天事業正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推進國際合作,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了新的更大貢獻。
圖|航天國際科幻季揭牌儀式
會場外的展廳同時展示了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天問一號、天宮二號、玉兔月球車、艙內宇航服、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組成的航天重器。以展品為載體,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標志性事件,成為展覽的亮點,引人注目。
圖|航天重器展
籃球場地區的航天文化創意市場也在夜間同步開放。航天文化創意市場展覽、氛圍樂隊助興、航天員表演巡游可謂有趣、有素、驚喜。航天文化創意IP市場以新的形式、新的模式連接現實空間和未來生活,以文化自信讓中國品牌破浪,以創意體驗讓航天精神走出圈子。
圖|航天國際科幻季文化創意集市
此外,2019年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作者、自由插畫師楊全特別邀請了本次航天國際科幻季為活動創作海報。圖中,身穿機甲的未來宇航員、跳出海面的星艦和宇航戰斗機海浪的五色鹿,跨越不同的時空緯度,傳達了神話與科技共同探索未知領域、走向未來美好世界的愿景。
未來世界的航天視角
在與太空相關的科幻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中國航天。從嫦娥奔月到朱蓉探火,自力更生的中國航天和不斷探索的科幻文學,讓未來的世界不再是秘密的角落。
作為2021年北京科幻產業的主要活動品牌之一,23日的國際科幻論壇不僅是科幻愛好者的粉絲俱樂部,也是科幻產業的約會——不僅來自科幻文學創作、動畫改編等延伸領域的從業者,還有專注于基于科技力量推動未來科幻發展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他們將在會議上進行深入交流,尋找新的合作模式和資源。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中國航天技術通過不斷迭代,打破了現實技術要素和科幻文學藝術的壁壘,昂首闊步地超越了自己,堅定地夢想著星星。
踐行可持續理念,讓未來更有期待。航星園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北京D合作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展出了99個新的設計目標 可持續設計體驗展,助力可持續發展,以綠色展示的可持續理念詮釋設計 科技 可持續環保發展理念,采用水滴形、超大彩球綠色材料和太陽能供電,夜間照亮航星園。
在未來一周的活動中,多維復合社區和兒童空間科普沙龍也將陸續解鎖。
圖|可持續設計體驗展
據悉,首屆航天國際科幻季活動是在往屆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中延伸出來的特色航天品牌實踐內容。在北京市科技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的指導下,航星園依托航天科幻產業資源優勢,與中國航天學會、航空科技傳媒、航天文化創意C合作ASCI方英文化、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等近20家合作機構舉辦首屆航天國際科幻季,致力于搭建航天產學研創新平臺,探索航天科幻產業融合發展,為文化東城注入更多科技活力和創新發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