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為深入開展2020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福建省有關部門在中鐵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YA16合同段文筆山1號隧道成功舉辦隧道坍塌應急救援演練。
演習模擬了文筆山1號隧道右線距掌子面20米處因連續陰雨不斷沖刷淺埋段山體而倒塌,兩名掌子面操作人員被困,并在此背景下進行救援。
項目部立即啟動救援工作。現場指揮小組根據現場條件和圍巖情況,確定了適合真實情況的救援方案。首先,使用多功能救援鉆機,在滑坡體右側打開直徑約10厘米的生命通道,以輸送氧氣和食物。同時,利用隧道液壓頂管救援設備,在左側疏通一條直徑約1米的逃生通道。
救援隊跑進現場
演習期間,各小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隧道智能監控系統中人員定位準確、語音呼叫、洞內監控、氣體監測等系統,相互協助,充分發揮作用,確保科學救援。
經過22小時的緊急救援,被困人員被救出,演練結束。
福建省交通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增賢在評論中表示,演習針對性強,組織有序,科學救援,智能儀器,對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快速科學的應急救援隊伍具有借鑒意義。
本次演練由福建省交通廳、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三明市人民政府主辦;由三明市應急管理局、大田縣人民政府、三明市交通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三公司承辦,約200人參加演練。
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全長236.95公里,總投資305.72億元是十三五期間福建省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其中,文筆山1號隧道全長4.7公里,設計為雙向六車道;隧道圍巖層薄弱、破碎,穩定性差;最大埋深648米,地下水發育,洞頂完整中風化巖厚度薄,施工中容易產生突水、突泥等風險。不同等級的圍巖交錯分布,在隧道施工中極具代表性。
通過機械化減人,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建設者在隧道掌面施工中采用三臂鑿巖臺車鉆孔,立架作業采用多功能拱架安裝臺車,噴錨作業采用濕噴機作業,仰拱作業采用液壓仰拱棧橋實現連續作業,為現代隧道施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降低了隧道施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