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北京5月21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技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4號C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了探月工程嫦娥4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上第一顆在拉格朗日L2點運行的通信衛星,將為嫦娥4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
長征4號C運載火箭飛行25分鐘后,星箭分離,鵲橋號中繼星直接送至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0萬公里的預定月度轉移軌道,衛星太陽翼和中繼通信天線正常。隨后,鵲橋號中繼星將在中途修正、近月制動、月球借力,完成L2點捕獲和軌道修正后,最終進入月球周圍L2點的使命軌道。
嫦娥四號探月工程任務將實現第一次國際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邏勘察。鵲橋中繼星承擔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與地球之間的通信和數傳任務。該發射還配備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開發的兩顆月球軌道編隊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將進行月球軌道編隊飛行、空間超長波天文干涉測量等技術試驗。鵲橋中繼星和微衛星還將利用荷蘭開發的低頻射電探測器、沙特阿拉伯開發的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器、中山大學開發的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載荷進行科學探測試驗。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邏勘察后,國防科技局組織了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的論證。考慮到國際前沿、科學價值、經濟技術可行性等因素,最終確定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邏勘察的總體方案。
由于月球繞地球旋轉的周期與月球旋轉的周期相同,月球的一面總是背對著地球,這被稱為月球的背面。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不能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因為它們被月球本身所阻擋。鵲橋中繼星將在地月連線延長線L2點附近飛行,實現對地和月中繼通信,確保嫦娥四號任務的實施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6.距地球40多萬公里的5萬公里。
1772年,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計算出一個小物體在兩個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基本保持靜止。有五個空間點,分別是L1,L2、L3、L4、L5.在拉格朗日點,探測器消耗的燃料很少,可以長期停留。鵲橋源于中國流傳千古的牛郎織女傳說,如今的鵲橋是中國宇航員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智慧和汗水設計建造的地月信息連接的天橋。
月球探索項目的主要項目由國防科技局組織實施。中繼星任務由五個系統組成:工程總體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其中,工程總體由國防科技局月球探索和航天工程中心承擔;衛星和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開發生產;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測控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承擔。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5次發射,也是長征4號C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首次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