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再次創新高。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數據,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為79輛.4萬輛,同比增長53輛.8%;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7輛.7萬輛,同比增長53輛.3%。
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新增長點,肩負著推動中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任。在補貼政策和雙點政策的刺激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步有目共睹,中國汽車市場掀起的新能源汽車風向正在向世界蔓延。
在大勢所趨下,國內外部分汽車企業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列為重中之重。北汽集團引領2025戰略、長安香格里拉計劃、吉利藍色吉利行動、廣汽新能源戰略都明確了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任務。在海外汽車公司方面,大眾集團計劃在2030年前全面實現電氣化。通用汽車計劃在2020年為中國市場推出至少10輛電動汽車。梅賽德斯-奔馳計劃到2022年為其所有車型提供混合動力或純電動版本。豐田還表示,純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之前大規模生產。此外,隨著一些國家國策議程中禁止燃料汽車的出現,傳統燃料汽車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隨著關于禁止燃料汽車的討論越來越熱,除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高呼聲外,該行業還聽到了內燃機在未來仍占主流的聲音。在2018年1月15日舉行的傳統燃料汽車動力技術轉型升級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技部長萬剛指出,內燃機仍將是市場的主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在貨運、客運和船舶運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科技部長萬鋼(攝影/中國汽車報杜琳)
事實上,當行業權重逐漸傾向于新能源汽車板塊時,許多傳統汽車企業也在努力轉型,轉型仍不放棄內燃機的發展,因此行業普遍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內燃機仍將是汽車的主導力量,新能源汽車和燃料汽車將長期共存。
在上個月由蓋世汽車舉辦的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上,長安汽車研究院院長詹樟松表示,作為第三次創業的重要計劃,長安汽車發布了香格里拉計劃,到2020年完成了三個新能源專用平臺的研發。為什么強調專用平臺,因為很多都在做研發改進,2025年傳統燃油車全面停售,2050年還有70輛%使用發動機并不矛盾。我們仍在開發高效發動機,但到2025年,必須有大型電機。2025年之前,有一個產品計劃,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例如,我們希望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范圍超過1000公里。此前,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公開表示,2025年,長安汽車將開始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實現全譜產品的電氣化。長安汽車此舉再次席卷了禁止燃油汽車的爭議。詹樟松的聲明似乎是對長安汽車禁止燃油汽車的澄清。
長安汽車研究院院長詹樟松
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主任徐政也認為,我們的發展必須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少行業共識——我們的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甚至燃料電子技術,將長期共存,在中長期規模,到2030年內燃機汽車,或占整個市場份額的主導地位。
上汽集團乘用車技術中心主任、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徐政
通過對國內汽車市場的分析,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在整體市場份額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很小。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數據,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個汽車市場的1%.56%;這一比例在2016年上升到1.8%;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2%.7%,比去年高0.9個百分點。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傳統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關系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兩者的共存和協調發展仍然是普遍現象。
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副院長周建光認為,動力總成的技術升級是一個永久的主題,高效發動機是實現低碳節能的核心技術。在我們的東風公司,我們認為動力總成的技術升級是一個永久的主題。我們明確表示,傳統動力總成升級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做的課題,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副院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周建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燃機動力工程專家蘇萬華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內燃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占據主導地位。他指出,中國內燃機汽車數量已超過3億輛,中國產品份額也在顯著提高。近年來,內燃機發展速度前所未有。國際內燃機的研發重點是提高熱效率,有效熱效率為60%是短期可預見的目標,長期目標更樂觀。內燃機已經是智能技術,現在內燃機企業的技術人員非常清楚。
蘇萬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內燃機動力工程專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乃至全球內燃機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易森科技總裁、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辛軍表示:目前中國市場上自主品牌做的好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基本上與歐美同臺競爭,與2014年和2015年生產的發動機相同。在同樣的價格下,技術含量和性能相似VT技術配置,100%進一步優化燃燒,降低油耗3%。在增壓器上,原來氣動放氣閥改為電子放氣閥,油耗降低1%;可變氣門生成,油耗可降低2%;熄缸技術在美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6缸機8缸機的油耗非常顯著..…”
易森科技總裁、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辛軍博士
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突出貢獻,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燃料汽車的努力。中國汽車強國的建立必須依靠它們的可持續發展和共同進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會長譚旭光指出,傳統能源在不久的將來仍然是世界的主要驅動力,但必須加快升級和超越;新能源是世界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必須加快布局和引領。因此,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每個汽車人都有責任對內燃機技術進行轉型升級。至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持續時間,有人說至少20年,也有人說2040年前,最終答案還有待新能源汽車和內燃機汽車的發展進度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