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日,在超高層修建施工中大顯身手的“空中造樓機”,首次搬到了大型橋梁建設上。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整體式自順應智能頂升橋塔平臺——“造塔機”,在湖北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江北主塔頂升4.5米,實現了我國基礎設施領域焦點手藝裝備的創新突破。
從空中俯瞰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北岸主塔,如兩根立柱拔地而起、氣焰恢宏,附著在塔身之上的“藍色框架”就是“造塔機”。它高19.5米,由支承頂升系統、框架系統、模板系統、智能監控系統及隸屬設施組成,集成了模架、臨建、堆場等各種橋塔施工所需的裝備設施,可實現多作業層高效協同施工。
據中建三局工程手藝研究院蹊徑與橋梁研究所認真人劉曉升先容,三局自主研發的“空中造樓機”已在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央、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等超高層項目成熟運用。基于“空中造樓機”的手藝積累,中建三局歷時近2年又自主研發適用于橋梁高塔結構的專用施工裝備——“造塔機”。
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主塔高155米,相當于50層住宅樓高。項目司理李衛紅先容,相比傳統橋塔施工的液壓爬模,“造塔機”具有整體式、自順應、智能化等手藝優勢,極大提升了施工平安、質量與效率。
“造塔機”底部靠4臺液壓千斤頂頂升,接納整體框架結構設計,相對于傳統液壓爬模的單片式組織,抗風能力更強(可抵御14級大風),承載能力提升了1倍,頂升作業更平穩,高空施工如履平地。可順應延續內收的塔柱截面而變換自若,接納上下兩套模板循環使用,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尤其在低溫環境、工期緊迫條件下優勢更為顯著。同時,中建三局開發智能監控系統,遠程實時監測“造塔機”運行狀態,智能同步頂升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為平安運行保駕護航。
有了“造塔機”這個神器,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的建設“為虎傅翼”,2020年大橋有望實現通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