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獼猴桃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獼猴桃前期生長旺盛,進入盛果期7~8年之后,連續結果能力很強,但是結果到了10年之后,樹體不同程度地出現早衰現象。那么如何克服這種現象呢?
控制產量。獼猴桃在盛果期內,嚴格控制產量,確保畝產在2500-3000公斤,冬季合理使用高光效一字整形技術,合理留枝留芽,所留枝芽一定要健壯、飽滿。結果之后對結果枝要及時更新,保持年年有新枝,年年結好果。
疏花疏果。重視疏花果,葉果比為6:1,旺樹多留花果,弱樹少留。每畝留果可30000~35000個。但不能死搬硬套,應根據自己果園的樹勢靈活掌握。
加強肥水管理。每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5000~6000公斤。基肥在獼猴桃采收之后立即施入,并且澆足水,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追肥主要抓住萌芽前,果實膨大期,采果前后的幾次追肥。萌芽肥,以高氮、低磷、中鉀為主,膨大期,以中氮、低磷、高鉀為主。獼猴桃采收前后,施入底肥,以平衡型的肥料為主,如45%的復合肥,或51%的復合肥。
加強病蟲害防治。萌芽前,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霧。春季是潰瘍病的高發期,果農應勤檢查、勤觀察果園,一經發現,立即根除。生長季節的病害還有早期落葉病、斑點病、黑斑病、獼猴桃花腐病,蟲害有葉蟬、斑衣蠟蟬、臭板蟲、金龜子、紅蜘蛛等,防治病蟲害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