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至今,自媒體斷斷續續做了將近五年了!
一開始,在頭條上面看到很多大V說玩自媒體可以賺錢,心里開始活泛起來。賺錢,這個俗不可耐的問題吸引力我,自覺點文筆還不錯,就開始注冊自媒體號,什么頭條號,大魚號,網易號,一點資訊,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總共8個號,躊躇滿志,摩拳擦掌。
當年10月,失業了,心想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媒體行業了。可是只有三分鐘熱情的我,在看不到數據好轉,看不到收益開通,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慢慢變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找到工作后,慢慢就放棄了!直到19年10月,失業后,又重操舊業,又開始準備碼字自媒體,但還是沒有開通收益權限,當時主要是放在問答上面。
為了開通收益,想盡了辦法,比如指望別的大V邀請開通,指望蹭熱點增加數據量早點開通……,結果,奶奶滴熊,適得其反。
于是,又中斷了。直到20年,頭條粉絲量降到1000的標準,慢慢通過一些互粉,終于開通收益了。
頓時,產生了一種錢像樹葉一樣流淌到我的錢包里的幻覺……
當時,寫的是職場領域,后來,又開始分享自己炒股,買基金的經歷……
到目前為止,頭條號攏共轉了246塊錢,加起來幾十上百萬字,五年左右的時間,平均不足50元一年。
現在想想,自己該是多么幼稚啊!
我為什么選擇自媒體行業?
一個字:錢!
簡直俗的不能再俗啦!
動機錯了,出發點錯了,結果又能好到哪里去?
我這個反思怪,是該好好的反思了:為什么要選擇自媒體行業?
或許,只有經歷過了,挫折過了,才能回歸到事情的本源。
其實,在選擇自媒體行業之前,我們應該有一連串的疑問:
什么是自媒體?
你適不適合自媒體?
選擇自媒體的初衷是什么?
做自媒體的態度是什么?
自媒體怎么做?
這些疑問在你腦海里閃現,并且你能給出哪怕似是而非的答案,那么你做自媒體多半不會太差。
1.什么是自媒體?
自媒體是相對官方、傳統媒體而言的,簡而言之,就是個人媒體。通過媒介平臺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它是小眾的,親民的。
自媒體的實質是個人賬號借助圖文、視頻等媒體平臺進行知識分享,傳播、共享的一個過程。
自媒體是由文案輸出+內容策劃+引流變現等構成的,本質屬性也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變現,包括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兩個方面。
2.你適不適合自媒體?
自媒體入行門檻低,只要你會寫文字,發圖片,拍視頻,你都可以去做自媒體。但是,你想自媒體上面實現些許價值,賺到錢了,做得好,那確屬不容易。
我觀察了很多做的好自媒體人,他們要么是有趣的人,他們要么是有才的人,要么是既有趣又有才的人。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一個在生活中有趣的人,去做自媒體,多半會比較容易成功。如果,你在現實世界里,無論走到哪兒,都能成為焦點人物,都能活躍帶動氣氛,并且深受歡迎 ;在自媒體的世界里,你一樣可能成為社牛,擁有較大的流量池。好比自媒體大v虎哥說的那樣,一個有才的人,在某個領域擁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尤其成為權威;你在自媒體上面分享你的專業,只要這個專業不是過于狹窄,一樣也能收獲一大批擁躉。
一個有趣又有才的人,在生活中既會玩又有才華的人,在現實世界里廣受歡迎;在自媒體領域,也大有可能成為自帶流量的人,他們往往成了自媒體大V,比如哼哈二將的金教授,局座,司馬南之類的。
用自媒體大V虎哥的話來說,劍宗或者氣宗都適合做自媒體,也有可能成為流量大v。所謂的劍宗就是見招拆招,根據時勢發展,輸出自己的觀點,或許他們的觀點比較深刻,或許角度比較刁鉆,或許邏輯更加深入……總之,他們很擅長因勢利導,因地制宜。
氣宗就是某個領域專修的集大成者,在這一領域,他們比別人懂得更多一些,大家愿意看 ,愿意被科普。
那么,我們憑什么選擇自媒體?又憑什么脫穎而出?我們做自媒體前,捫心自問一下。
如果我們符合其中一條或者幾條,我們還能在自媒體領域大展拳腳,雖然,目前自媒體風口式微。對于有特長的自媒體人而言 還是有不少機會的。
3.選自媒體的初衷是什么?
像我以前一樣,做自媒體就是賺錢,功利心太重,結果只能有心栽花花不發。你做任何事情,功利心越強,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你如果認為抱著自媒體創業或者賺錢的初衷做這件事,你多半做不好內容,沒有質量的內容,是不可能受到讀者的青睞的,讀者和觀眾都不是傻子,他們不會為此買單。
我覺得選擇自媒體,不要有那么強的名利欲望。之前,自媒體大v剛開始也不是沖著錢來的,他們主要是在向世界表達,輸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慢慢地被粉絲喜歡,流量來了,廣告商就來了,錢就來了……,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后面就水到渠成了。
對于新人而言,選擇自媒體。
首先,為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文案能力,策劃能力,剪輯能力……,一邊做,一邊梳理自己的思維的過程。
其次,為作為一份副業,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充實自己,分享自己,與外界交流,加進而思想碰撞,讓自己思想體系變得更加成熟,更加體系化。
當你的內容輸出,受到了粉絲的喜愛,慢慢地,你的流量就會逐步漲升起來,有了流量,還擔心不能變現?
做自媒體,一定要想好自己的動機和出發點是什么?想好這個問題,就成功了第一步。然后圍繞著這個中心開展自媒體創作和運營。
4.做自媒體的態度是什么?
一、持續輸出,貴在堅持
上面講述自己的自媒體經歷,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急于求成,沒有韌勁,更沒有持續創作的動力。其實,我開始的時候,正是自媒體紅利時期,正在風口上,本來我這只豬豬完全可以飛起來。最終還是輸給自律和韌性。
當然,堅持,絕不是傻傻地堅持,只顧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天。在持續輸出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分析、總結、復盤、調整、改進。不要僵化,一定要學會運營。比如數據分析、內容分析、粉絲喜好分析等,然后持續改進、持續進步。
二、不要過于注重數據
我有一個怪癖,無論是炒股還是做自媒體,總喜歡每隔幾分鐘、幾個小時就去看盤面數據,一旦看到數據不理想的時候,就會逐漸生出打退堂鼓的念頭。這種想法,其實不適合做自媒體的,所以需要逐步調整心態。
對于新人而言,數據不理想,簡直是在正常不過了。你沒有多少粉絲基礎,沒有知名度……,前期更要側重養號和內容的輸出質量,其他都是空談。
三、持續學習
自媒體非常的與時俱進,所以自媒體創作者更要與時俱進。平臺的規則經常會改變,用戶喜好也是變量……,自媒體也要保持持續學習,才能適應自媒體的需要。
5.自媒體到底怎么做?
一、選擇領域
決定做自媒體之后,就要想好自己的自媒體的定位是什么,選擇領域就好比是產品定位,就是你想給你的客戶(粉絲)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你產品 的優勢、劣勢是什么?外部威脅和機會是什么?
如何選擇產品?那就要看你的個人優勢是什么?比如說上面的劍宗或者氣宗。你可以從你的興趣特長出發,也可以從你的職業出發……比如我籃球打得好,那么我可以圍繞籃球進行產品定位,然后圍繞籃球話題輸出諸如籃球明星、籃球解說、籃球技巧等方面進行分享,這樣一樣會吸引到一批籃球迷成為粉絲;比如你是人力資源工作者,你可以分享求職面試、簡歷制作、職場心態、職場關系等等方面進行打造個人IP,你做的足夠專業、有趣,一樣會吸引大量粉絲關注的。
選擇合適的領域,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你就差不多成功了四分之一。
二、領域垂直
什么是垂直?就是你選擇了領域,只發該領域相關的圖文、視頻等作品,哪怕你還擅長其他領域,也不建議同時發太多的不同領域的內容,一定要以你選擇的領域為主。
當你的創作領域足夠垂直、足夠細分,就能夠快速被系統識別、快速被推薦給讀者,獲得更多關注、閱讀,和持續收益。
三、選擇渠道
視頻圖文渠道很多很多,新人建議以主流平臺為主,比如抖音、快手、頭條、知乎、豆瓣、百家號、企鵝號、公眾號、B站、小紅書等……,剛開始,不要選擇太多的渠道,不像我之前一樣,一下子選擇8個渠道,最終一個都沒有做好。建議選擇一個流量大、比較適合自己領域的平臺首發,其他的平臺分發。
四、推廣引流
內容輸出發布之后,要怎么樣讓更多人關注、閱讀、觀看?一主要依賴平臺的推薦機制,另外,也需要創作者自己進行一些推廣,比如設置引導關注語、感激語、轉發、評論等……
在不違反平臺規則的情況下,一切為了漲粉的方法方式都值得一試。
五、變現方式
相信大部分人做自媒體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這個比較俗的愛好。所以,我們做自媒體后,一定要考慮變現方式。關注我的公眾號:白令笑笑生,更多的分享給你。
通常的變現方式有:商務廣告、帶貨、付費咨詢、賣產品、培訓等……
到底是先漲粉還是先變現?這個完全可以同時進行,一邊做,一邊賺,邊做邊賺途中才能獲得更多正向的反饋。
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或者多種的變現方式,不斷的做好內容輸出,這個才是根本,你輸出的內容,要么給你的用戶提供情緒價值,要么提供專業價值,要么兩者兼而有之,這樣才能提高粉絲黏性,也是變現的客觀基礎。
六、榜樣的力量,學習領域大v
當我們開始定位領域之后,我們可以先去關注該領域的頭部大v、牛逼的同行,去研究、分析看他們怎么在玩自媒體。他們的內容角度、選題、表達方式、內容結構等……,然后,帶入自己的粉絲角度,你再審視他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頭部大V是怎么推廣的?他們是怎么引流?他們怎么發廣告?
然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他,模仿他,優化他,進而超越他。
暫時,就先聊這么多,做自媒體不容易,想做好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