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既不居廟堂之高,又不處江湖之遠,無須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撰寫此文,純屬自娛自樂。同時拾掇畢業五年的感慨和思索,站在一個員工和公民的角度,談談對中國民營企業淺知拙見。
在中國處于改革轉型期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中國實體民營企業的現狀和變革同樣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一些民營企業倒閉,對企業的現狀及管理模式的質疑和責備形成了波瀾壯闊的輿論狂潮席卷了每一個角落。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凡是有產品可賣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市場空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伴隨而來的卻是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消費萎靡不振、營銷模式傳統而單一、用工荒狂潮、粗放的管理模式、創一代代際傳承等多重壓力下,如何迎接這一嚴峻挑戰?
在改革開放初期,市場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創一代們充分利用了政策優勢,以敢闖敢干的精神和敏感的市場嗅覺搶占了市場先機,汲取了一桶桶金,紛紛實現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偉大夢想。
但根植于他們腦子里的帝王思維和零和博弈思想的怪胎成為了企業后期發展壯大的絆腳石;文化知識水平的薄弱以及浮躁冒進的唯利是圖,只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的短視成為了管理創新和管理正規化的障礙物。
前兩天舍友說:“閩南人堪稱為東方的猶太人!”單純從做生意的角度講,似乎不假,不過格局觀和社會責任感較猶太人而言豈止是差之千里?
從管理的立場角度講,以九分人治一分法治甚至十分人治為潮流的管理模式是創一代們所秉持的核心管理價值觀。與其說他們倍加珍惜白手起家所創的基業而親力親為,倒不如說他們更享受我是老板我說了算的那種君臨天下的快感。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有些人類似于契訶夫筆下裝著套子的人,整個管理思維一直禁錮于公司成立之初的作坊式企業里,公司的大大小小事務全依賴于自己親力親為,扮演著偉大救火隊員的角色,無所謂責、權、利體系,混淆戰略管理與戰術管理的模糊界線。
這種隨著領導者情緒波動變化的朝令夕改的人治管理模式,不僅讓下屬人員執行時無所適從,同樣決策的不科學性、隨意性嚴重影響著企業的良性運轉。
外在表現形式就是總經理、總監做經理的事、經理做專員的事、專員做文員的事、文員做跑腿的事,最終戰略管理出現真空了!
要么毫無戰略可言,要么戰略管理淪為空喊口號的形而上了,沒有任何可操作性的戰術管理細節作支撐。
所以就會出現沒有什么文化水平甚至沒有接受過任何市場、人資、生產等戰略管理教育的農民工位居企業高位,進一步造成戰略管理真空。
在職業經理人管理還沒形成氣候這一現狀,以及創一代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皇相關系太過微妙,甚至有難同當、有福難享,鳥盡弓藏的一幕幕悲劇在職場上輪番上演,嚴重影響了老板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信任契約。
法治管理(制度與流程化管理)在部分民營企業目前還不具備深耕的土壤,既要吃肉又要喝湯的零和博弈,讓制度管理淪為資方進一步壓榨和剝削勞方的工具。在很多企業里,罰款成為必備的手段,隨意開除甚至不予發放工資的現象隨處可見。這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管理手段不僅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市場形象,同樣使企業主的形象暴露無遺。
同時,老板高度集權于一身,大事小事全憑自己做主,不根據企業管理現代化要求適當穩妥下放權力,形成層層管理、一級對一級管理負責的垂直管理體系,才不至于每天像陀螺一般旋轉,累得像頭拉磨的驢子似的。
老板若真的妥善解決了集權與分權邏輯關系,豈不可以學學王石攀爬一下珠穆朗瑪,北大清華或哈佛鍍鍍金,多愜意??!如果寶刀未老,還可以學學王石土豪泡個三線、四線明星什么的,那人生多么美妙啊!
從研發、營銷、生產的角度講,一般來說研發是企業的核心環節,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
然而,有些老板似乎特別不喜歡這種周期長、投入大的研發環節,不僅在研發投入、人員培養、配置方面傾注的財力、物力遠遠不夠,似乎他們更喜歡山寨國外或其他企業的 產品,喜歡挖其他同行研發技術人員的墻腳。
所以消費者經常購買到不同企業的同種產品,雖然企業標志、包裝不一致,但產品實際一樣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你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營銷廣告,熱衷于廣告營銷、明星代言的程度都可以和郭美美炫富的媲美。
常??梢钥吹侥衬彻敬匀藯顑纭⒛衬彻敬匀巳琴t,某某公司代言人景甜、某某公司代言人徐靜蕾等等,營銷手段同質化競爭惡劣,真不知道投入那么多的營銷成本能起到什么作用?相比營銷投入,研發投入所占的比重要小得多。
真不知道還以為消費者是傻瓜似的,這是一個理性消費的時代。
由此,筆者不禁想到以良心藥、放心藥標榜的修Z藥業,以破皮鞋做膠囊的事實被媒體曝光,恐怕之前投資巨額的廣告明星代言效果慘淡許多。
這種浮躁冒進、只重視表面以及夸大欺騙消費者的企業管理模式在閩南企業普遍存在,最終喪失了企業信譽,必危及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同樣印證了民營企業存活難以超過40年的尷尬現實。
常言道小企業成功靠精明,中企業成功靠管理,大企業成功靠做人。百年基業老店無不是誠信的典范!
因此,重視企業研發,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性價比,做好售后服務應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誠然,企業即使不怎么宣傳,就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從代際傳承方面講,創一代們基本上過了知天命的年齡,基本都面臨著二代接班的問題。
可是你再看看一些企二代們,會個啥?由此我想起了無粥怎不食肉乎的晉愍帝司馬衷,太像了!
真不知道他們怎么承擔二代接班人的責任?想想美的創始人何亨健花多大心思培養方洪波作為接班人,而沒有讓自己的兒子何海峰接班?
職業經理人的制度恐怕是部分民營企業未來的必然選擇。不過,深藏在創一代心里的那種世襲思維,恐怕難以改變。
改革作死,不改革等死!最終民營企業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