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雖然有著多種多樣的交通工具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是也會催生出一些意外事故,那就是撞車,一輛車子車速過快的話,即使踩了剎車,也會因為制動距離過長,從而導致車輛因慣性持續向前,“砰”的就撞上了。
這還只是小汽車,換成海上那些“巨無霸”級別的輪船,想要在海洋上停下來那簡直是沒有5、6公里根本停不下來。雖然海洋比陸地寬闊,而且一望無際,但是這也不能保證輪船在海上不會遇到什么意外事故,到了那時輪船應當如何剎車,防止出現側翻或者撞擊事件出現?
輪船發展史
船,拆開來是一個舟、幾、口,合在一起就是獨木舟上坐著幾個人,人們依賴它踏海平波,游覽千山萬水,可以說是古人們在古代時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從原始時代,古人看見樹上的葉子在水上隨波逐流,從而伐木為舟起,船這種交通工具就與人類息息相關了。
光陰流轉,人們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走向了禮儀嚴整的封建社會,馬車、耕牛、以及鐵器的使用,讓人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上升,士工農商各個階層并頭齊進,國家蒸蒸日上。于是人員的流動性加大,交通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一大門檻。我國山地多素來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因此走陸路基本上就是“行路難,多歧路”,因此寬闊、平靜的水路就成為最后的路徑。
水路的開發,使船舶事業隨之發展,為了適應旺盛的水路往來,船舶從獨木舟,變到樓船,再到風帆船,船速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到明朝時期,高如大樓,載客千人的福船,是我國造船史上的巔峰之作。然而盛極必衰,到清朝中后期,國家社會生產力低下,因此導致我國的船舶事業不進反退,被西方國家的巨艦大炮所趕超。
彼時,西方經歷了工業革命,國富民強,于是船舶在靠海吃海的西方國家得到了大力發展。從風帆船到蒸汽船再到柴油船,而輪船也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變成“海上的馬車夫”。到21世紀船運事業越來越發達,全球僅貿易船隊在2016年的統計中就高達58000艘,可見海上的交通有多么的擁擠。
每天在城市中上班的人都知道,每天的早上和晚上下班時,街上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堵得水泄不通,撞車、碰擦等交通事故就是家常便飯,是個開車的人都遇見過。同理,隨著航船的增加即使大海再怎么胸懷寬廣,也不可能不發生擁堵和碰撞事件的發生。我們知道自行車、汽車、火車都有剎車,那么輪船也有剎車嗎?在日益擁堵的海洋上,輪船遇到意外事故必然發生,那么這如何剎車保證安全呢?
輪船有剎車嗎?
輪船有剎車嗎?要想知道這個問題,就要知道輪船的結構。目前,市面上的輪船(民用)基本上都是由船體、推進系統(動力系統)、轉向系統、導航系統、貨倉以及上層建筑和其他設備組成。這一看,好像輪船真的沒有剎車這樣的制動系統。而且,輪船也不像汽車、自行車之類的交通工具,即使不踩剎車,也可以依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減速。
輪船在海上,是既沒有輪子,也不可能跟柔軟的水波產生摩擦,再加上輪船自身的重量擺在那里,就算想利用摩擦減速,強大的慣性力也會讓這種想法“胎死腹中”。那么輪船在海洋上航行,遇到撞船、撞冰山等緊急情況怎么辦呢?難道就坐以待斃嗎?事實上,輪船雖然沒有汽車的輪胎以及剎車,但是它也有許多獨特的剎車方式。畢竟要是沒有剎車的話,海上豈不是天天都撞船,那吸血的資本家們肯定第一個不同意。
首先是輪船最常用的剎車方式,大方向轉舵。輪船在海洋上行駛時,假設遇到了緊急狀況,那么就會來一個“神龍擺尾”,在海上轉一個大彎,通過船兩側船體與水流的強烈撞擊所產巨大的阻力來使船速下降或者躲避前方船只。但是使用這種方法有兩個前提,第一個是輪船兩邊有拐彎的空間,第二個是與前方輪船距離相對來說比較遠,不然即使靠水波減了速,在自身巨大的慣性下也難以轉過彎,保不齊還要撞上去。
其次,緊急制動還能依靠開“倒車”,來完成避險。所謂的“開倒車”,實際上指的是反轉螺旋槳。我們都知道輪船的前進是因為動力拉動螺旋槳旋轉帶來巨大推進力,因此我們想要緊急制動就要反轉螺旋槳,使其產生一個向后的推進力將前進力抵消,從而達到制動的效果。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輪船的制動還是不夠快、不夠急,那么我們還有最后一個方法,那就是拋錨。
當然,輪船的拋錨可不是汽車那個拋錨,雖然二者都是同一個詞,但實際上意義完全不同。輪船的拋錨,指的是將船的鐵錨拋下水,因為船錨重者幾十上百噸,所以拋下水隨著深度的增加,重力也會不斷加大。當沉入海底泥沙層后,其黏性增大,向下的牽引力更大,從而逼停輪船。不過,在航行中利用船錨緊急制動時,要注意拋錨的速度,一旦速度過快容易導致錨鏈斷裂,從而引起不必要的影響。
歷史上有哪些輪船事故
不過,雖然輪船有了上述眾多的制動方法,但是實際上撞船事故還是時有發生,這是為什么呢?歷史上有哪些撞船事故?說起撞船事故,最經典的當然是泰坦尼克號的撞冰山。1912年,這艘英國白星公司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輪,在航行到大西洋時與一座冰山相撞,最后船毀人亡,引發了史上最悲慘的船難事故。
船員在發現冰山后,也及時發出了預警,船長也指揮減速并且往后“倒車”,但是最后還是撞上了。這是為什么?答案很簡單,因為船速過快,船體太重,即使做出了“倒車”動作,但是在龐大的慣性力之下,船一時半會是不會轉變方向的,起碼要往前走個7、8公里,而這時船與冰山只有四百米遠。
這個事故的發生基本上就是后世輪船事故的最常見原因了。為什么“踩了剎車”還要撞上,多半都是因為慣性太大,停不下來了。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輪船制造商們也在極力改進這一缺陷,在出廠前進行多次的“碰撞試驗”,以此檢測出緊急制動所需要的長度,從而避免撞擊發生。
結語
辦法總比困難多,即使輪船沒有剎車,但是聰明的設計師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緊急剎車”道具,而且隨著制造工藝的提升,安全意識的提升,輪船在海上的安全將在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