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舟山漁場開漁。舟山漁場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地理位置與環境優越為河流入海口、常年光照充足且適宜,漁業資源豐富。據統計,舟山漁場光有魚的種類就有365種,還不算貝類,甲殼類,海藻類海鮮。
近年來,我國舟山漁場的捕撈量維持在1000萬噸左右,種類繁多,鮮香可口,價格適宜的海鮮大規模地涌入市場,受到廣大海鮮愛好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但是有報道稱,廣東省48人因食用海鮮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中毒住院,患者大多腹部感到陣陣劇痛,頭暈目眩,惡心想吐,嚴重者全身性脫水癥狀嚴重,甚至還有休克的危險情況。
人們開始擔憂與害怕自己日常食用的海鮮里會不會就藏有這類毒素,為什么我們食用了幾十年的海鮮里,會藏著害人性命的“毒藥”,呢?并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危害人體健康。
哪些海鮮有毒?
其實海鮮里的“毒”大多存在貝類之中。市場監督管理局曾發布預警,5-8月之間警示公眾不食用海虹、毛蚶等貝類,原因是因為此時間段海虹、毛蚶等貝類體內毒素累積,甚至毒性比眼鏡蛇毒還強80倍。人們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食用了這類毒性強烈的貝類,會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反胃、四肢麻痹、嘔吐白沫、肌肉酸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肌受到麻痹,呼吸困難導致休克或者死亡。
并且現在的醫療技術水平對此類毒素是無解的,一旦中毒,患者就很難痊愈。但這種毒素還不僅出現在海虹和毛蚶之中,還存在于扇貝、牡蠣等海鮮之中。
毒從哪里來?
造成這類海鮮有“毒”的原因不乏有二,其一就是水污染。沿海地區5到8月份赤潮現象泛濫。赤潮現象的出現預示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大量藻類和微生物的死亡。這是由于近幾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國人均需水量和工業需水量遞增我國污水排放量受此影響也一直在遞增,從2015年的466.62億平方米增長到2020年的512.12億平方米。
常年有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源源不斷地排入河道,大大小小的河流無法凈化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匯入海洋,打破了海水原本的可調節和可凈化的平衡。惡化了海洋原本的生態環境,許許多多的藻類植物和浮游生物體內毒素積聚,魚蝦蟹貝以此為食物。積年累月,體內毒素累積,甚至導致魚蝦蟹貝的大量死亡,則又會造成新一輪的生態環境惡化。人類誤食這樣毒素超標的海鮮必定會引起食物中毒,乃至死亡。
其二就是海鮮的加工不當。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有生吃海鮮的習慣,他們將海鮮用白酒和鹽進行簡單的腌制后進行食用。當地人癡迷于這樣的吃法,表示愛上這個味道,吃過就不會忘記,這個過程之中,如果海鮮存在不新鮮的情況或者是腌制的時間和處理方式不對,內部還存在許多蟲卵,而且還有可能海鮮體內大量的毒素和細菌沒有完全清理干凈。
人們如果大量食用或者敏感人群稍微食用也會導致海鮮中毒,引發人體的不適。
如何避免海鮮帶毒?
那么,針對以上的原因,我們應該怎樣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減少甚至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對于海洋水體污染,近年來,我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 ,國家和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法律和政策,就例如2020年1月1日開始生效的有關環保的法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其中就有針對污水排放量大的行業和企業進行整治。
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檢測)機構監督管理的通知》其中就加大了對海洋生態環境變化的檢測,及時監控環境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整治方法,提高海洋水質,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從源頭上切斷海鮮有“毒”的情況。
同時相關部門還加大了對污水排放的管理,提高了污水排放的要求,也對相關企業進行了整改意見的提議,同時還向人們提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號召。相信在國家的監管下,有關部門的治理下,在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以及人們的配合下,我們定將把海鮮體內的“毒素”扼殺在搖籃里。
其次,國家和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大對海鮮市場的監管力度,以及對飼養海鮮和捕撈海鮮的地方,水質進行抽查,對不符合養殖的地方給予整改停業處理。相關政府和企業應提高對海鮮質量檢測儀器和設備的靈敏度,將有毒“海鮮”拒之門外同時提高海鮮從業人員的素質,防止將不新鮮不合格的海鮮進行販賣。
最后,對于出現有“毒”海鮮的事件,公眾也無需太過恐慌。如何預防海鮮中毒?首先我們應挑選新鮮的海產品,掌握挑選的技巧。其次烹飪海鮮前,一定要反復沖洗海鮮,防止有蟲卵或者細菌。烹飪時高溫殺菌,少食或不食腌制的海鮮和炭烤海鮮。
對于不同種類的海鮮,進行專業的加工,例如對于蝦類海鮮,我們就應剔除蝦線,用鹽水或清水洗凈后烹飪。中醫上說,海鮮性涼,對于體質虛寒者,應少食,避免出現不適或中毒的情況。
結語
我們在很多場合經常聽到有提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表示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與防控,這有益于保障14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需要我們全社會嚴控食品品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引導人們健康綠色的飲食習慣,將有“毒”食品扼殺在搖籃,扼殺在源頭上,讓餐桌上的珍饈從有“毒”變為“無毒”,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