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地球外這片廣袤世界的了解越來越多。再加上互聯網超凡的信息傳播能力,現在太陽系的各種行星探索進度已然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但是我們總是聽到火星的各種新發現,卻很少聽到一樣在地球附近的金星的消息。
這是因為上世紀熱切的探索后,人類發現的真相讓各國并不愿意再在金星上耗費資源進行研究。這個人類知道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類對金星的認識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中不斷改變的。在不了解金星之前,人類對這顆夜空中亮度僅次于月亮的星星抱有很大的幻想,所以金星才會有太白金星的別名和代表美神的資格。在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推測之前,長庚星和啟明星一直被認為是兩顆星星,后來發現這兩顆星其實就是金星。在那之后一直到11世紀初期,阿維森納關于金星凌日的記載才讓人類再次得到新發現,那就是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比地球近。17世紀的時候,伽利略通過觀察金星提出的日心說。
緊接著進入的工業時代讓人類逐漸掌握航天技術,發現金星這個星球的很多基本數據確實都和地球十分相似。在太陽系中,到太陽這個能量中心的距離就很大程度上決定這顆行星上的溫度、光照等自然條件。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里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而金星則是第二近的行星。金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金星的直徑也差不多是地球直徑的百分之九十五。除了體型上的相似,當時剛剛開始研究宇宙的科學家們還驚喜地發現,金星的公轉軌道和地球軌道在各方面都十分接近。
這本來就已經出乎人類的意料,但科學家們又發現金星上可以找到地球上的地核、地殼等結構。這讓所有人對金星的期望值達到最高,當初甚至被認為是地球雙胞胎兄弟。
層出不窮的探索計劃
在迫切的好奇心和熊熊燃燒的征服宇宙的野心的驅使下,人類終于邁出深入探索金星的第一步。在開始探索宇宙的上世紀,為了確定金星上是否存在水圈并確定金星移居的可能性,一直處于宇宙探索最前端的蘇聯率先發射金星一號探測器。但這個人類發射的首個金星檢測器因為發生數據錯誤導致沒能完成任務,甚至都沒能進入金星。
不同于蘇聯一開始的失敗,美國發射的水手號系列探測儀相對良好地完成了任務。掠過金星軌道的水手2號成功帶回觀測到的一些數據,而水手5號更是成功測出金星表面的壓力指數并找到上面的液態水痕跡。可發現結果不符合想象時,美國就及時放棄去研究登月難題。而屢敗屢戰的蘇聯則繼續努力研究,并且決心將這里完全變成蘇聯人的星球。
但令人遺憾的是,直至蘇聯解體,人類還是沒能徹底深入研究金星。在這之后美國又一次開展“先驅者金星計劃”。但這次帶著質譜儀等眾多先進儀器的探測器,但收集到一些數據之后就因為機器的保護措施不夠完善只能被迫終止任務,甚至有兩臺檢測器在這次檢測中被毀。
美國人吸取過去的教訓,再次派出麥哲倫號去探索金星。這個從航天飛機上發射出來的太空船并沒有像大多數探測儀一樣直接進入金星,而是采用自身攜帶的雷達等儀器進行檢測。
這個金星探索史上最成功的檢測儀器在為期二百多天的時間里,不僅出色地完成6次任務,還為人類帶回來大量的金星資料。其中就包括金星地表的完整地圖。但之后,各國關于金星的繼續探索計劃就基本都不了了之。
藏在美麗云層后面的真相
經過人類探索金星后,成功窺探到金星神秘面紗下的一角,但金星的真實模樣還是讓人類大失所望。因為真相和人類的想象完全相反,金星上既沒有液態水也沒有任何生物。甚至在比地球離太陽更近的情況下,金星上的光照情況還遠不如地球。
更可怕的是,金星上的磁場弱到基本不存在,天體上的磁場相當于一層保護罩,這樣單薄的磁層根本沒法保護星球上的生物和自然資源,所以,來自中央恒星的太陽風能基本毫無削弱的刮到金星地表。
很多科學家猜測金星之前的液態水消失的原因就是這些含有強大能量的太陽風將水電解成氫氧離子,并使氫離子不斷消散。
金星表面的溫度是所有行星當中溫度最高的行星,受包裹著地表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高的厚重大氣層的影響,太陽輻射到金星表面的熱量基本上被強大的溫室效應留在金星表面。所以,金星的地表溫度可以高達540攝氏度。
而厚重大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金星地表的壓強大到使地球大氣壓的幾十倍甚至一百倍。相當于地球海底一千米處的高壓環境足以壓碎掉絕大多數金星表面的物體,從而讓金星地表只存在被風化的巖石。
不過,雖然巨大的外界壓力和溫度數值是眾多探測器不幸陣亡的主要原因,但幸存下來的檢測器也不能就此高枕無憂。因為金星上遍布火山,據估計多達1600個火山,而火山活動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硫化物。而失去液態水的金星依然會下雨,只不過落下的是沒有水分稀釋的硫酸,這些硫酸會對探測器造成致命的損傷。
結語
隨著金星探索的逐漸深入,人類之前關于這顆行星的幻想幾乎全部破碎。在發現金星的研究價值不高后,很多國家選擇放棄繼續深入研究金星,而轉頭去研究更可能適合人類移居的火星。
不過,隨著近幾年科學家發現金星上可能有磷化氫的存在,這是與生命起源息息相關的物質,一些國家又開始重新燃起探索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