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是云南與緬甸接壤的城市,這里山川秀麗,景色怡人。每年秋冬季的時候,大批的候鳥會來到弄莫湖濕地公園過冬繁衍生息。在這里,成千上萬野生珍禽也吸引了大批的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一睹它們的風采。
濕地公園偶然拍下的黑腹蛇鵜
自古以來,就有“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佳句來描繪鳥兒自由自在地在湖光山色中飛鳴歡唱的情景。今年10月的弄莫湖濕地公園顯得更加的特別,在我國“消失”了足足有90年的珍貴物種黑腹蛇鵜在這里又看到了它的身影。
黑腹蛇鵜
據悉,攝影愛好者能拍下這種珍貴的鳥類也是一個偶然。究竟是什么樣的神秘大鳥,能讓前來觀看的人們都驚嘆不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黑腹蛇鵜。
神秘大鳥是啥?
這個一度“消失”在國內的神秘大鳥,經過鳥類學專家劉陽教授確認后,才知道了它的珍貴。據傳聞,早在1931年的時候,黑腹蛇鵜就出現在了中國南部龍田的附近。可是當時由于拍照設備的缺欠,也沒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資料記錄它的身影。至此之后,就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這種鳥類了。
黑腹蛇鵜
很多人連這種鳥的名字都沒有聽過。所有人都會誤認為這是一種蛇類。黑腹蛇鵜和我們常見的鵜鶘其實屬于同一目,都是鵜形目的鳥類。成年時的體長能達到85到97厘米,張開翅膀后能達到128厘米。它的頸部十分的修長,跟鵜鶘很像,甚至比它的身子都還要長一些,頭部很小并且很窄。它們身體是黑褐色的,頦有白色線延伸至頸側,看上去十分的優雅。它們的叫聲特別有識別性,在求偶時是尖叫,而在平時的時候則是噠噠噠的聲音。
溫暖潮濕的濕地
黑腹蛇鵜比較喜歡溫暖潮濕的地方,一般在亞洲熱帶地區、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水流緩慢的河流邊和生態良好的湖泊就是它們的最佳棲息地。這些地方的藻類資源十分的豐富,可以給它們提供很好的生存環境。由于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很高,繁殖率又很低,目前黑腹蛇鵜也被列為了近危物種了。
為什么黑腹蛇鵜會出現在瑞麗的濕地公園呢?
黑腹蛇鵜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有多高呢?讓小編給你細細說來。
黑腹蛇鵜對生活環境中的水質要求極高,有著水質檢驗器的稱號。它們需要生活在那種很清澈干凈的水源地。由于之前國內的大力發展,很多污水廢水未經過任何的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河流湖泊中,直接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因此大量的黑腹蛇鵜就遷徙到其他有干凈水源的地方去生活了。
河道濕地景觀的構建與修復實景圖
人類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僅破壞了它們賴以生活的生態環境,還大量地捕殺這些黑腹蛇鵜果腹。這就造成了黑腹蛇鵜的數量急劇下降。
近些年,由于大量的污染,城市化建設,導致了濕地被侵蝕和退化,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國政府提出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環境治理理念。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在濕地的改造和恢復上做了很多的功課。
城鎮河道生態修復及水處理技術
除了嚴格的控制污水的排放外,結合天然野生的濕地,修建了大量的人工濕地來給動物們一個賴以生存的新家園。很好地恢復了濕地生態系統,凈化了區域的水質,吸引了大批的鳥類動物的回歸。
這次時隔90年的時間,一度被認為“消失”的黑腹蛇鵜的出現就很好地印證了我們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度被認為是“消失”的巨水雞
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新西蘭,也有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在被宣布滅絕50年后再次現身。它就是巨水雞。它們生活在新西蘭南島的峽灣山谷里。看上去外形有點笨拙,但是十分的艷麗。頭頂上部和胸部都是藍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紅色的巨喙。它們善于在灌木叢中奔跑。當奔跑的時候,一對大大的翅膀展開,大約有一米長。經過了長期的進化,已經退化掉,不能飛了。
巨水雞
1000年以前,毛利人來到這片孤島上后,發現了美味的巨水雞,于是他們的長矛對準了它們。后來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伴隨而來的是巨水雞的天敵,大量的動物也來了。這些動物吃光了巨水雞的食物,又大量地遭到了捕殺,19世紀末的時候,巨水雞的數量大量的驟減。直到1898年的時候,再也看不到它們在新西蘭的身影。巨水雞被人類宣布滅絕。
1898年,宣布滅絕的巨水雞
幸運的是,在1948年,50年以后,在研究巨水雞的動物學家杰弗羅伊·奧爾貝爾博士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在它們經常出沒的水邊又發現了它們的身影。這才讓巨水雞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中。
現在,新西蘭政府為保護這群最高瀕危級別的物種,專門劃分了4個小島,專家密切地關注巨水雞的繁衍生息。計劃在短期的時間內,將他們的數量增加到500只。
小結:
無論是黑腹蛇鵜時隔90年再次回到中國,還是巨水雞在宣布滅絕后的50年再度出現,都說明了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
保護地球
我們應該更加地珍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維護生物圈的和諧和物種的多樣性。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