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無處不在,有雨水、雪水、海水等等存在,好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這只是我們的幻覺,全世界有許多地方、許多人都生活在缺水的環境中,就算是號稱物華天寶,地大物博的我國也有許多地方十分缺水。
干旱的大地
在這些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一碗水就像是黃金一樣珍貴,人們常常為了它爭斗不休,因為沒有水不僅是人活不了,莊稼也活不了。為了改善這樣的局面,國家制定了南水北調計劃,讓老百姓都能夠喝上一口水。
水分布不均勻,帶來的干旱和困境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在這片黃土地上生長著無數的珍寶,礦產、名貴藥材、稀有植物、動物數不勝數,堪稱鐘靈毓秀之地。但是,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卻十分的兩極化,長江就像是一條涇渭分明的分割線,將南北兩地隔開。長江以南,水資源豐富到每到梅雨季節,幾乎是年年發大水,反觀長江以北的黃淮地區幾乎是年年干旱,真是澇的澇死,旱死,在華夏大地往復循環著一幕幕悲喜劇。
我國是資源分布
在我國的黃淮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西北、關中,也就是陜、陜、甘、寧、京、津、冀等地區,其中陜西、甘肅所在的大西北是我國最缺水的地方。數據顯示,我國北方地區雖然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0%,但是水流的總徑流量卻只有20%,缺水極為嚴重。水源,在大西北等地就是流通的黃金,是至關生命的重要物品。
曾經的華北、西北地區也曾是綠野蔥蘢、水流潺潺的秀麗所在,其中陜西地區更是出現了13朝古都長安這樣的超級城市。盛唐時期長安一度是全世界的中心,可見當時的陜西地區是多么的繁盛、迤邐,但是曾經被八水環繞的長安已經成為歷史中的舊影,而今留給我們的只有咆哮的風沙、龜裂的土地。
陜西古城墻
連連缺水產生了一系列的壞影響,以西北地區為例。干旱缺水造就了這里彪悍的民風,在缺水時人們可以為了一條小溪、一口井、一碗水而發生械斗,而且常常是以宗族、村社為單位的大型爭斗,時常有人為爭水而喪命,于是仇恨愈深,爭斗愈裂。干旱帶來的不止有爭斗仇殺,還有蝗災、饑荒以及叛亂。
黃土高原
在地球上不僅是人缺水會死,植物也會死,長在地里的莊稼幾乎絕收,而伴隨著干旱的還有蝗蟲,“十旱九蝗”不僅僅是個單詞,還是真實上演的慘劇。于是人們的處境越發艱難,“大旱,饑甚,人相食”的場面在史書中屢見不鮮,比比皆是。在政府救援不利的情況下,被逼到絕境的人民只能走上叛亂的道路,最典型的就是明末時期的“闖王之亂”。
蝗災
由于干旱帶來的貧窮、爭斗、以及人相食的慘劇,讓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生活極度困苦。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為了讓老百姓都喝上水,不再受貧窮、饑餓的壓迫,政府決定開展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項目,這就是南水北調項目。
南水北調項目,讓老百姓吃上干凈水
南水北調項目,字面意思就是將南方多余的水,抽調到北方,緩解北方人民缺水困境,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南方的洪災,也緩解的北方的旱災,可謂是兩全其美。但是這個工程并非是紙面上說的那么簡單,這其中牽扯到抽水線路的規劃、水流輸送道具、各個省市送水量等等一系列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
從1952年提出南水北調概念之后,經過幾十年的研討、規劃、實地勘測,國家終于制定了一份南水北調規劃書,依照“四橫三縱”的總體方針,開始進行世界水利史上的最大規模調水工作。按照規劃一共設有三條線路,中線、東線、西線分別與長江、黃、淮、海四大河流相連,緩解北方地區缺水困境。整體規劃中牽涉到4.38億人口,調水448億立方米,三條線路總長4350公里,橫跨大半個中國,耗費資金超過2500億,是新中國的一只吞金獸,卻也是北方人民的楊枝甘露。
南水北調水路
2003年南水北調項目正式開工,接著丹江口水庫的東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全面實施狀態,將長江中游的水輸送至北方,隨后2010年中線引江濟漢工程動工,代表著中線工程進入全面攻堅階段,2013年中線一期工程完工,并在一年只有成功通水。期間,施工人員遇山開山,遇水架橋,甚至還修建了地下輸水管道,建立了無數個輸水工程,耗費16年時間才讓人們吃到一口甘甜的水。
丹江口水庫
如今不僅是中線一期工程,東線一期工程也一并向京津冀等干旱地區輸水。有了南水北調工程,如今的北方地區不再忍受干旱之苦,能夠享受到長江之水的滋潤,生活安定,美滿。此外,南水北調開辟了多條水路,這些水路成為南北溝通的橋梁,使沿線城市的經濟、交通更加的發達,促進北方地區城市的城市化進程以及農業生產,同時還緩解了南方汛期的壓力。
砥礪前行,不負初心
南水北調工程自1952年提出以來,經歷七十多年的風雨磨礪,如今正在綻放出璀璨光彩,成為國家的又一撐天支柱。按照規劃,南水北調工程還有西線沒有動工,這是由于西線工程將要穿越青藏高原,那里被稱為“世界第三脊”工程困難程度與中、東兩線工程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還在規劃設計中,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西線工程。
青藏高原
今年5月政府召開了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為南水北調下一步工程指明方向,定下基調。會議上強調要持續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這是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時期,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有了水源,北方地區才能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幸福生活邁進,助力國內經濟大循環策略的實行。
南水北調水路
南水北調工程的后續規劃中,要嚴格遵守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用水的過程中不能造成大的自然災害,并且用水以節水為先,不能一邊調水,一邊浪費,否則就是有再多的水,也不夠十幾億人吃用。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南水北調工程,讓新時代的東風也吹到這里,讓南水北調工程進入一個新階段。
結語
南水北調工程,是與三峽工程等量齊觀的大國工程,一口干凈的水源滋潤了無數北方兒女干涸的心田,讓干旱、貧窮、死亡這三座大山離開了人民。無數的嶄新的城市在北方拔地而起,摩登高樓、科技大廈比比皆是,創造了城市化奇跡,是人民心中的國之“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