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大約45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命已經經歷了5次大滅絕,但每一次都能帶來新的生命,最后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世界。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
在地球之所以五彩繽紛的諸多因素中太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地球的悠久歷史中,地表的演化,生物的產生和發育,四季的更替都有太陽的身影。
世間萬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太陽的演變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在悠久的歷史中太陽的質量每秒要失去400萬噸,這是為什么呢?那么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太陽為什么會發光發熱?為什么會損失質量?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屬于低質量恒星,但是它的質量相對于其他行星還是有百萬倍的差距,太陽已經步入主序星階段燃燒了50億年。
太陽表面
據專家聲稱太陽在主序星的階段時間估計為90億年。在這50億年里,太陽不斷向外輻射能量。太陽為何會一直發光發熱?
其實是因為太陽本身的超高質量導致太陽不斷地發光發熱。我們先簡單地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角度去理解,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越大,就會導致太陽自身在不斷向內擠壓,如果在太陽內部沒有力去抗衡的話,會坍縮成一個小球,就是白矮星,如果質量再高一點甚至可能坍縮成黑洞。
最小白矮星
但事實上太陽并沒有變小。是因為太陽在穩定的發生核聚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能夠抵抗本身的引力防止坍縮,并且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光發熱。
核聚變的發生條件是在太陽受到自身的引力作用下不斷坍縮,在坍縮的過程中內核溫度不斷升高,達到驚人的1500萬度,但是即使到了如此之高的溫度,還是不至于發生核聚變,這就涉及到了微觀世界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核聚變反應公式
量子隧穿效應指在微觀世界中,原本只有到某個能量峰值才能反應的,然而突然某些原子沒有到能量峰值,就像過隧道一樣越過能量峰值直接發生反應。
然而發生該效應的概率是極低的,但是在太陽的極高質量下,擁有一定數量級的原子,“量變引起質變”,太陽就能夠穩定地發生核聚變。
太陽核聚變
太陽的核聚變有兩個路徑,一個是質子反應鏈,一個是碳氧氮循環。而絕大部分核聚變是通過質子反應鏈來完成的,在這個反應鏈中,反應前后的物質會產生一定的質量差,而這個相差的部分是就是能量的來源。
科學家根據太陽輻射的總功率,算出了每秒的輻射的熱量為3.7810^26J,然后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據此我們就能夠算出太陽每秒的損失質量是400萬噸。與此同時,太陽會離地球越來越遠。
為什么損失質量,地球會遠離太陽?
質量和距離的關系可能有點抽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來加以理解。我們知道質量和引力之間是成正比關系,質量越高引力越大。
牛頓萬有引力
所以隨著太陽的質量損耗,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引力會逐步降低,然而太陽系的各個行星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軌道上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是依靠太陽與各個行星的引力互相束縛。
隨著太陽的質量下降,引力也會降低,必然導致行星的遠離,地球也不例外。地球的遠離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研究,引力常數確實逐步降低,日心引力常數每年降低6.1310^-14。
地心引力
不過降低的質量是很有限的,這個和太陽本身的質量有關,因為消耗的質量占太陽本身質量的比值太小。雖然每秒鐘損耗的質量看起來很多,但是太陽的質量達到一個驚人10的30次方的數字級,消耗的質量相比之下就相形見絀,所以消耗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太陽VS地球的距離
經有關人員計算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每年會增加1.5cm。即使宇宙形成這么長的時間,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增加,相對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是微乎其微的。
即使再過50億年,太陽遠離了7.5萬公里,這個距離看似很大,但是對于天體之間的距離來說卻是很小的,畢竟月亮離地球都有38萬公里。所以,我們不用過于擔心會給地球帶來什么影響。
太陽的損失質量還會帶來什么影響?
太陽損失質量是太陽作為主序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損失質量進行核聚變,從而防止坍縮和向外輻射能量。雖然太陽質量的損失導致了地球的遠離,但是太陽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逐步變亮、變熱。
金星
金星就是一個例子,傳統科學家認為,金星之所以由原來的宜居星球變為不再宜居,是因為太陽的逐步變亮變熱,導致金星被迫移出宜居帶。
原因是因為萬有引力的比熱容是負的,這導致了氣體恒星在萬有引力的系統下,最終的結果都是坍縮成密度極高的物質。意味著太陽將會越變越亮,直至坍縮到不能再收縮。
宜居帶
太陽的核聚變只是在延緩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會隨著恒星質量的增加而延長。隨著時間的推進,不考慮我們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的總體環境溫度會逐步上升。
把時間線推后到太陽從主質星的階段向紅巨星發展的時候,這時太陽體積會迅速膨脹,可能地球還沒有遠離,就被太陽給吞噬了。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十分遙遠的。
結語
太陽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但是這個能量來源終有窮盡之時。但是這是一個十分長久的問題,而眼下更應該關心的是環境生態問題。
夕陽西下
未來我們有可能可以進行星際搬遷,但是眼下才是未來的根本。目前我們還離不開這顆藍色的星球,現在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突出,雖然有太陽正在變熱的原因,但是人類的因素同樣不能忽略。
夕陽西下
人類活動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終將反饋到人類身上。所以生態問題我們不能忽視,提倡綠色生活,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