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不僅我們的人浪漫,我們的文化同樣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飽受列強打壓的國度,我們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讓中國的科技走上了世界前沿。
冬奧會開幕式24氣節倒計時
在2022年2月4日開幕的冬奧會上,中國運用綠色黑科技帶給了世界人民一場視覺盛宴。冬奧會從二十四節氣開始倒計時,利用優美的古詩詞傳遞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塊冰立方從黃河水中躍然而起,逐漸破裂成奧運五環的模樣,隨后升國旗,莊嚴肅穆的國歌在整個奧運賽場中環繞,這一刻,無數人民心中洶涌澎湃。
中國,真的強大起來了!在最后火炬傳遞的過程中,那只小巧卻又精美的火炬以及同樣小的主火炬引起了觀眾們的注意。
每一屆的奧運會都會在火炬的點燃中都會有新的創意,比如中國的第一次奧運會就用了空中飛人式的點火方式。2022年的冬奧會卻與以往迥異,它采用的的是環保型的點火方式,主旨就是為了宣揚綠色環保。
奧運火炬
奧運火炬是從二月二日傳遞至二月四日,從北京途經延慶、張家口等賽區,共有一千多位火炬手參與其中,為中國的冰雪文化、歷史人文等進行宣傳。
冬奧會火炬
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主火炬是銀色和紅色漸變的結合,整體上看來充滿了活力。這還是設計師從大自然中受到的啟發,具有紋理的漸變色彩,動感又生機勃勃,象征著中國的蓬勃發展。
可以看到,火炬上紅色的線條蜿蜒向下,像極了長城和比賽需要用到的冰狀雪賽道。紅色和銀色交相輝映實則象征冰與火的相容,在寒風獵獵、萬物蟄伏的冬日,突然出現象征著生機的耀眼紅色,讓人驚喜之外又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釋懷與感慨。
火炬傳遞
冰與火的相互融合也代表著冰釋前嫌,世界共和。而除了主火炬之外的手持火炬也與主火炬類似,都是螺旋狀向上飄揚,像一根迎風而動的紅色絲帶,剛毅中帶著幾分柔美。
老子有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奧運火炬的設計觀念遵循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隨風向上的紅絲帶象征著生生不息,永不停止,敢于攀巖的人文精神。
道家心法
為了增添手持火炬的特色,在火炬的下方還有一片又一片相連的金色祥云圖案。在古代,金色祥云都是作為富貴和吉祥的象征,隨著顏色從紅色漸變為銀色,圖案也逐漸變為風格各異的雪花,在火炬的最中央還刻有2022年冬奧會的標識。
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
這其實也是致敬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兩者都采用了相同的元素和顏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向全世界報以最真誠的問候,并且展現中國的人文特色和與世界共同的奧林匹克精神。
火炬的持續續航
在冬奧會期間,圣火是不能熄滅的,需要燃燒16天,這是一種吉祥的象征,代表著這次奧運會能夠在神的保護之下成功進行。
冬奧會火炬點燃
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為了討得一個好彩頭,做好這一點至關重要。冬奧的手持火炬是由航天六院和101所負責的,最后由五院508對其進行測試。
手持火炬的制作材料主要為碳纖維,這也是歷代奧運會上第一支采用環保材料作為原料的火炬。所以在安裝燃料的時候自然需要特殊考慮。
碳纖維復合型材料
冬奧會的舉辦理念就是遵循綠色環保,所以火炬所用到的燃料也是清潔能源——氫燃料。但是要將清潔能源存儲至火炬中具有很大的難度。
因為氫氣的密度較低,尤其是針對于手持火炬的人,它的體積小。存儲的氫氣的容量也不會很多,但是又要保持持續燃燒,這給了科研團隊一個很大的難題。
氫氣
所以研發團隊在仔細研究氫氣的特征之后,在克服了火炬內部蜿蜒的曲面特征后,保證了氫氣可以大量壓縮,并且能夠安全合理地利用,當點燃火把時也能夠極大程度的燃燒迸發出火焰,實現了大比例減壓。
氫燃料的存儲是在高壓下將12g的氫氣壓縮進氫氣瓶內,然后再將氫氣瓶固定至火炬中。其實氫氣的特征十分不穩定,在較高的壓強下很容易發生爆炸。為了克服這一難題,科研人員為此專門設計了精密的減壓閥,以便于氫氣在壓縮進氫氣瓶的時候能夠減少它內部的壓強,保持穩定的輸入。
奧運火種燈
除此之外,為了加大安全力度,研究人員還在氫氣瓶的內膽處又包裹了一層碳纖維,目的是為了使氫氣瓶更加的牢固和穩定,不易發生爆炸。
因為在火炬手傳遞火炬的時候圣火會不斷地燃燒,并且在途中會有很大程度的顛簸。所以為了保持火炬燃燒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火炬的燃燒采用了航天發動機技術中的氫氧燃燒技術,所以手持火炬在傳遞的過程中不會熄滅、脫落以及引發事故。
航天發動機
主火炬存儲氫燃料的方式和技術類似,但是它的材料與手持火炬的材料不同。主火炬采用的是鋁合金材質,因為奧運會踐行的是綠色理念,所以主火炬所用到的鋼材是普通鋼材的三分之一,極大程度上的節約了材料。
主火炬的點燃
今年奧運會的主火炬相比于2008年的主火炬要小上很多。就是因為往年的火炬燃燒十分不環保,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冬奧會面對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在經過改良之后,設計出了歷屆奧運會中最小的主火炬。與以往的奧運火炬相比,它能夠節省接近百分之百的燃料。
主火臺
在最后的點火儀式上,現場的工作人員就是通過連接氫氣瓶的氫氣管同外部的氫氣管相連接,以此保證氫燃料的運作正常,最后由火炬手將手持火炬插入主火炬之中,此時兩者氫氣燃料相互碰撞,爆發出熊熊火焰。
結語
別看這回的奧運火炬這么小,但是卻讓無數的科研人員為此殫精竭慮,它可是奧運史上第一個環保型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