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青寺是我國最大的尼姑庵,這里不允許任何男性進入。天黑之后,所有的尼姑們必須遵循寺廟中的一條死規定,否則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佛教逐漸與中國文化相互交融,漸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許多人也開始信奉佛教,于是越來越多的佛教建筑拔地而起。
有一部分人,逐漸開始將信教變成自己終身的職業。于是尼姑與和尚出現在我們視野中。他們與佛為伴,遠離世俗,在偏遠的地區進行修行。
各種寺廟對于大眾而言已經是十分熟悉的地方,但是對于尼姑庵,卻缺少一些了解。
在很久以前,許多出家的都是男性,殊不知出家的女性也不在少數,我國最大的尼姑庵叫做亞青寺。
亞青寺地處四川甘孜州的草原上,與有名的佛教旅游勝地色達佛學院齊名。亞青寺與美麗的草原景色融為一體,是無數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亞青寺與色達佛學院相近,但是卻和許多寺院之間存在一些差別,首先與大多數寺院不同的是,亞青寺是世界上出家女性最多的地方,其中居住了有近兩萬名尼姑。
其次,與一般依山而建的寺院不同,亞青寺位置獨特。依水而建,三面環水,像是一個獨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孤島。
島上僅存的兩條路,一條通往主殿,另一條通往外界。亞青寺中心被河水天然的一分為二,兩個區域分別提供給男女修行,界限明確,決不允許男女同行。
當地將男性出家人稱為扎巴,女性出家人稱為覺姆,所以兩個區域被稱為扎巴區與覺姆區。亞青寺極其少見地將男女劃分開來,平時很少見的只有女性修行者的覺姆區中,覺姆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覺姆島有著近35年的歷史2,在這35年間,有兩萬多名女性在這里出家修行。為了保護女性修行者的安全,覺姆區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固定,來束縛與幫助覺姆們修行。
首先,為了保護兩萬多女性修行者的安全,覺姆島嚴禁成年男性入內,所以她們生活的地方也被稱為離佛祖最近的女兒國。因為當地外出只有一條路,并且并不好走,所以交通非常不便。
同時地處在甘孜的草原上,物資并不豐富,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覺姆區都沒有通電。
這里的建筑也同樣簡樸,但是又帶有古風古色的味道,房屋都是木質建筑,顏色多為紅色,與色達佛學院極為相似。
因為覺姆區中只有女性而沒有男性,所以因為女性力量的有限,房屋的建造與后期修繕都是覺姆們自己進行。
所以只能進行簡單的修整,勉強維持能夠居住的狀態。
同時因為覺姆島三面環胡,每到冬季,寒風從湖上吹來。又潮濕又寒冷,讓人難以忍受。
剛開始有很多年輕的覺姆很難接受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想要放棄,但是大多最終憑借自己的意志堅持了下來。
適應這樣的生活以后,便不再認為很艱苦,反而將其看作鍛煉心性的方法,于是更加刻苦修煉。
寺廟每月會給覺姆們每人發300元生活費,來解決日常生活的開支。
與印象中僧人不同,覺姆島修行的覺姆們,每個月只有低廉的報酬。在一般人看來不到一周的生活費,她們卻能用一個月。
因為本身寺廟位置偏僻,并且交通不便,于是覺姆島就定下一條戒律,規定覺姆們天黑后一律不許外出。
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覺姆們的安全,另一方面是覺姆們每月生活費極其有限,防止她們將每月的錢提前消費。若是有人違反,就會受到嚴厲的責罰。
對于很多人來說,限制自由出行可謂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或許很多人會推己及人,猜測在這樣嚴厲的制度下,覺姆們的生活一定不是很順心。
但事實并非如此,生活在這里的覺姆們不僅沒有認為這是很嚴厲的限制,反而修行生活過得十分知足、幸福。
許多前去參觀旅游的人會發現,即使是生活在一般人看來艱苦的地方,但是她們還是時刻將笑容掛在臉上,讓人一看就覺得心中平靜。
亞青寺中還有許多限制的戒律,但是就因為這些戒律的存在,生活在那里的僧尼們才能夠更好的摒棄世俗雜念,全身心投入修行。
覺姆島中覺姆們除了日常修行,還要干許多體力活,但是她們并沒有覺得生活很困苦,反而將其看為是修行中的磨礪,展現了女性強大、獨立的一面。
或許修行的意義就在于,在困境中尋求寧靜,在寧靜中追尋心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