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的河流,具有呈扇形水狀,含沙量大,獨流入海河流多,下游凈流量小于上游,徑流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等突出特點。
影響華北地區河流特點的地理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地理位置
華北地區介于東經112°~120°,北緯35°~43°之間。北倚內蒙古高原,西起山西省管涔、太岳兩山,南迄黃河北大堤,東臨渤海。
包括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的大部,山西省的北部和東部,山東及河南兩省的北部,以及內蒙古和遼寧省的部分地區。總面積31.8萬多平方千米。
華北地形圖
二、地形
華北地區北部和西北部群山眾丘疊起,東南部是海拔不足50米的廣闊坦蕩的平原,往東是海拔在10米以下的濱海低平地區,為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山區面積占全流域面積的60%,平原占40%。這種地勢格局,決定了本區的水系結構。河流順地勢發有,大部分是由西北向東南奔流入海。
海河流域圖
三、氣溫與降水
本地區屬半濕潤半干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在蒙古高壓的控制下,盛行干冷的西北氣流,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濕氣流的影響,炎熱多雨。春秋氣候具有過渡性質,春季干燥,秋季晴朗、冷暖適中。
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各地分布不均勻,如燕山、太行山等迎風坡,年降水量達700~800毫米,而東南沿海各地一般在500~600毫米。
太行山東麓降水豐富
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如軍都山、太行山多雨區最大年降水量與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一般都在4倍以上。年內分配也很不均勻,夏季一般占年降水量的60~80%,冬春季降水很少。
四、人類活動
華北地區的河川徑流,受降水和下墊面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它的多年和年內變化比降水更大,成為全國年徑流多年變化最大的地區之一。
如軍都山、太行山迎風坡的河流最大年徑流與最小年徑流的比值可達10~20倍,其中尤以華北平原部分最大。
徑流的年內變化,因各河所處的自然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如灤河流域比較集中于汛期,永定河的一些支流則分配較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