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褶皺山系。山系縱貫美洲大陸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島,綿延約1500km,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山間高原和盆地組成。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下半期和第三紀。地質構造復雜,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多火山、地震。
北科迪勒拉山系
山脈一般呈南一北或西北一東南走向。分北科迪勒拉山系和南科迪勒拉山系。
前者較寬(800一1600km),但地勢較低(海拔1500一3000m)。后者較窄(300-800km),但較高(3000m以上)。最高峰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m,為西半球最高峰。
南科迪勒拉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垂直分異現象顯著,高山有現代冰川發育。山系對美洲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及地理特征的形成有重大影響。
北科迪勒拉山系中的落基山脈
由山系發源的河流眾多,著名的大河有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馬更些河、育空河、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分別注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也有些河流構成山間內陸水系。
南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
科迪勒拉山系有的地段水能豐富,森林茂密。有銅、鉛、鋅、錫、金、銀、石油、煤、硫磺和硝石等多種礦藏資源。
科迪勒拉山系山間盆地、河谷地帶及山麓平原上多城鎮分布。墨西哥、中美地區和南美安第斯山中部是印第安人古文明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