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大多都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長大的,不太能體會到家里兄弟姐妹多是什么樣的情景。但是絕大部分70后、80后對家里兄弟姐妹多都有很深的感觸。
雖然都是一對父母所生的,但是兄弟姐妹幾個人,性格卻完全不同,有的像爸,有的像媽,有的則既不像爸,也不像媽。
性格決定命運。
因此,雖然同樣是一個家庭的孩子,命運也會完全不同。而兄弟姐妹中,有的往往會命好,有的則會命不好,到底是什么性格的孩子會命好呢?
①兩個孩子的家庭
在老二出生之前的時光里,老大享受著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可以獲得父母全部的寵愛。
但是,情況在老二出生以后,發生了逆轉。老大會懷念自己作為獨子時擁有的權利,覺得被一個“弱者”推下神壇很不公平。
他需要花時間慢慢適應這種狀況,而且,父母開始對老大有了一種期望,因為父母都希望哥哥或者姐姐能夠幫助自己,照顧弟弟和妹妹。
這時候,老大會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標,只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就會重新得到父母的寵愛,獲得他們的關注。
老大的定位就是,照顧者角色。
而老二從一出生開始,就沒有經歷過被父母獨寵的時光,在他前面,永遠都有著一個比他更有能力的哥哥或者姐姐。
因為前面這個人,總是比自己說話說得清楚、有力氣、能自己照顧自己、甚至還會讀書寫字。
自己的無能,讓自己有一種挫敗感,但是,因為自己年紀小,反而會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這種感覺就是,就算我不如我哥哥(或姐姐),但我的爸爸媽媽依然愛我。
老二的定位就是,被照顧者角色。
這樣,在兩個孩子的家庭里,老大的性格,往往更會照顧人,有責任感、有同理心、做事更條理。而老二的性格,往往容易依賴人,也更加感性、情感豐富、天真爛漫、單純沒有心機。
②三個孩子和三個以上孩子的家庭
“老大疼,老小愛,中間那個用腳踹”,這句俗語生動地描述了三個以上孩子家庭的情況。
當家里只有兩個孩子的時候,老大一般很會照顧人,老二理所應當地享受著全家人的照顧。如果家里突然來了第三個孩子,一切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對于老二來說,他的境況要比老大在自己出生時候,要難過的多。
當一切的寵愛,從自己轉移到最小的那個孩子身上時,老二突然發現,自己既沒有老大的照顧人的能力,也得不到像自己小時候那樣的父母的寵愛了。
他會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找到自己的家庭位置。老大通過照顧人角色,得到了父母的關注,老小賣個萌就能把父母逗開心。
而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
孩子長大成人后,各自的性格造就的命運
在兩個孩子的家庭里,老大的性格有責任感,像父母一樣照顧著弟弟妹妹。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一般能承擔責任、善于組織管理、做事有計劃。他們往往比較容易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就是“有出息”。
而老二因為從小被寵愛,往往會依賴別人,所以長大以后,往往不大會照顧自己,也不太會照顧別人。從小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有出息。
在兄弟姐妹三個以上的家庭里,中間的孩子往往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注,所以他們一般都是現實主義者,不在乎虛名,他們性格爭強好勝,相信成功靠不住別人,只有靠自己。
所以,這樣的孩子,往往長大后也會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