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推行,環保力度的加強,國家對砂石系統所排廢水處理的要求也日益嚴格,廢水的處理、回收利用成為了不可回避的課題。
在砂石生產線中,機制砂工藝分為三大類,干法生產、濕法生產、半干法生產工藝。其中半干法生產和濕法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用到大量的沖洗水和降塵用水。除極少量消耗于生產過程外,大部分的水將與物料中的細顆粒混合,形成生產廢水。如何將這些廢水處理、回收利用成為了多數砂石頭疼的事情。

一、廢水處理傳統工藝
傳統砂石骨料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自然沉淀法和絮凝沉淀法;泥漿干化主要采用自然脫水法和機械處理法。
1、常用處理方法
1)自然沉淀法
廢水自砂石系統流入預先建好的沉淀池或尾渣庫,不使用凝聚劑,進行自然沉淀,排出上清液。
該方案運行操作簡單且費用低,但系統附近需要具有一定容積的天然地勢以保證足夠的凈化時間及存儲泥渣的能力,受場地條件制約,當前此種方法已很少使用。
2)絮凝沉淀法
一般采用平流二級沉淀池,廢水自砂石系統流入平流式沉砂池,待去除粗砂后,進入二級沉淀池。通過機械或人工出渣,使粒徑小于0.038mm的懸浮物在絮凝劑的作用下快速沉淀,最后通過渣漿泵送到干化池,自然脫水。
該方案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泥漿板結和堵管現象,導致水處理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2、泥漿干化處理方法
1)自然脫水法 (必須有設置尾渣庫的自然地形、地勢條件)
優;自然脫水主要利用重力作用使泥漿中的水過濾分離,同時利用日曬、風吹加速泥漿脫水干化的過程。
缺;該方案不僅占用場地大,時間緩慢,且存在二次揚塵的環境污染隱患,很難滿足中、大型砂石加工系統廢水處理需求。
2)機械處理法(比較常用,不受天氣和氣溫的影響,占地面積小)
優;機械脫水主要通過機械設備擠壓的方式快速脫水,此方法占地面積小、處理效果好、運輸方便、節約運費。
新型的廢水處理是“集水沉淀+預處理+人工沉淀+機械脫水相結合”的處理工藝。
整個工藝流程分五部分:
1) 預處理:目的除了去除廢水中大顆粒污染物質,更重要的是降低廢水中的含砂量以減輕后續廢水的處理負荷。
2) 廢水處理:流程為預處理水——反應池——沉淀池。
反應池在整個工藝中有兩個作用:
a) 將預處理車間過來的廢水均勻的分配至兩座輻流沉淀池;
b) 在池內將PAC絮凝劑與廢水混合均勻。
3) 污泥處理
4) 反沖洗:整個反沖洗水來自加壓泵,屬于一種高壓沖洗,在渣漿泵停用后將要對泥漿管道以及壓濾機濾布進行反沖洗,目的是防止沉積在管道中污泥將管道堵塞。
5) 處理水回用:處理后的水排到調節水池回用。

工藝特點
該工藝的優點是設有一套完整的反沖洗系統和預處理系統,可以解決傳統廢水處理系統中泥漿板結、排泥難、管道堵塞等問題,且回用水水質滿足骨料生產要求,基本達到SS≤70mg/L,補充水與回用水相結合,節省水資源,降低能耗。
與傳統工藝的對比
1)新工藝對傳統工藝既有繼承又有改進,兩者都由廢水調節池、加藥、沉淀、泥漿處理設施4部分組成,但每個部分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2)與傳統工藝相比,新工藝不但能循環利用處理后的排水,而且還能回收利用石粉,進而調節成品砂的石粉含量。
3)采用國內較先進的廢水加藥、沉淀設施,能夠縮短泥砂的沉淀時間,解決泥漿沉淀過程中常常出現板結和堵管的難題。
4)使用陶瓷過濾機,能克服傳統工藝中出現的脫水歷時長、效果不明顯、自動化程度不高、工藝不能連續運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