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用料中的砂子的顆粒直徑比較大,一般在1~3毫米左右。而沙子的直徑很小,一般在0.25毫米以下。沙子中黏土的含量通常比較高,如果用于混凝土的話,那些黏土成分會極大地降低混凝土的強度的。而砂子里面含有的黏土成分很低,可以直接用于砂漿或澆筑混凝土。準確地說,沙子是不能直接當建材用的。
即使經過篩選和二次加工選出適當顆粒大小的,但是仍然不能直接使用。具體有以下幾條原因:
一、含堿量高
沙漠里的沙子是在風吹日曬的干燥環境下,長期風化形成的,含堿量過高,使用中會與建筑材料中的一些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影響砂石混合物質量,從而影響建筑物的強度和安全,這也是最致命的一點。
二、有害物質含量高
沙漠里的沙子絕大部分都是原地風化的產物,沒有經過一個有害物質的過濾過程,所含的有害成分較多。相比來說,河砂是水流從遠處搬運而沉積下來的,經過長期的清洗和沖蝕,基本將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清洗干凈了。
三、顆粒過細、風化嚴重
建筑用砂通常使用粗砂或者中砂,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時候需要經過篩選,而沙漠里的沙子因為長時間風化,顆粒過于細小,不符合建筑用砂標準。
機制砂是經除土處理,由機械破碎、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礦山尾礦或工業廢渣顆粒,但不包括軟質、風化的顆粒,俗稱人工砂。隨著我國基本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環境保護的日益加強,天然砂石全面禁采,機制砂成為建筑行業的新寵。
機制砂是如何讓市場追捧的呢?存在哪些天然砂都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 機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強度更高
機制砂顆粒多棱角,表面粗糙,有利于與水泥等膠結材料的粘結,有利于混凝土強度的提高,從表面看也帶來了和易性差的缺點,而機制砂中的石粉恰好能彌補這一缺陷。。
二 降低生產成本
機制砂的生產可通過調整控制生產機制砂的先進設備和工藝,制造出滿足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需要的機制砂,級配合理,空隙率低,保證產品的穩定性,質量容易控制,這是天然砂所不及的。
三 有利于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
在混凝土中應用機制砂,改善和緩解了毀田挖砂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降低了商品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和建筑用砂價格,提高了建筑工程質量,降低了建筑砂緊張的壓力。因為就近取材生產機制砂解決了運距遠,節省了國家資源,降低了成本,保護了環境。
四 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展望未來,機制砂在建筑市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著更前景。混凝土是建筑業主要的原料,而用于混凝土中的砂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材料之一。
機制砂作為天然河砂的替代品,在我國已有六十年左右的應用歷史。目前沃力研發的制砂機設備和工藝,已滿足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強度、體積穩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應大力發展使用機制砂、保護天然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