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夏天里的美好,許多人就想到冰鎮西瓜,想到可樂中的冰塊,想到空調房里蓋被子,想到荷爾蒙。以致于有首歌的歌詞中有這樣的描述——我喜歡你勝過削好的水果周末的零食延后的死線冰鎮西瓜正中間的那一口肆無忌憚的賴床和空調房里蓋棉被的感覺。
沒有人記得電風扇。
電風扇好像和錄像機、照相機、VCD機一樣,被時代漸漸拋棄了,只有在懷舊的人那里或陳舊的地方才能看見。不過,這只是你的錯覺。如同你感覺上中國大學生遍地都是,實際上只占全體人數的4%左右;或者你覺得周圍的人月薪上萬已經是常態,而中國人的月平均收入卻不到兩千塊一樣。
你周圍所有的環境中,空調無處不在,以致你產生了電風扇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錯覺。然而,絕大多數人的夏天,是離不開電風扇的。
那些忽視電風扇的人,會不會也忽視那些像電風扇一樣的人?
電風扇從一出廠,就沒有空調那樣的待遇。它被簡單的包裝運輸,因為它的零件并不復雜和繁多,格調也并不高雅;它被隨意擺放,因為它的單價確實低廉,沒辦法給營業員帶來更多的銷售提成;它被普通家庭買回家,也是任意放置,不需要建筑和裝修時預留位置,也不需要專門的工人安裝;它甚至在工作過程中也可以隨意被搬動位置;它可以連續不斷地工作,通常一天20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長,也并不覺得超負荷。電風扇的一生很容易概括,這出身平凡,不受重視;不給別人惹麻煩,給電就能工作,不挑場所,不挑時段,不提要求。算得上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英雄模范。
電風扇是最盡忠職守的代表人物之一,只要你給予了期望,定下規則,它會不打折扣的完成。你讓它搖頭時,它四面送風,雨露均沾;你讓它固定時,它專注守一,立場堅定。你讓它工作一個小時,它不會有一分鐘的偏差;你不給它規定工作時間,它就會永遠地工作下去,直到身體器官衰竭才停止工作;即使壞了,也很容易修復,電機修理和替換的便捷性讓電風扇的壽命也超長。
夏天是電風扇最耀眼的時間,然而它的光芒被諸多其他的設備所取代,并沒有人關注這個遍布在路邊燒烤店、巷子里的理發店、職業學院的學生宿舍、街邊網吧等地方的族群。這些地方精英人群不會去,偶爾去也會找條件好一些有空調的場所,他們從來沒正眼看過電風扇。
電風扇不會改變室內空氣的濕度,甚至對溫度的降低也是極其有限的。它的原理極其簡單,電動機有電就轉,帶動扇葉加快空氣流動,從而加快蒸發致冷的速度,讓人感覺舒適,尤其是出了汗的人們。
電風扇是可愛的,它像大多數中年男人一樣默默地在轉,哪怕有再多的想法也從未(或不敢)停止過轉動。這些想法中有自由、流浪、放棄、休息、夢想、挑戰、超脫、放縱,但最終它一個選擇都沒有做,因為它是電風扇,它要想變得和空調一樣,那簡直是傷筋動骨的改變,可能性很小。
有些電風扇為了改變人生而做出了多次嘗試,有些成功了,如USB接口的小型電風扇占據了IT民工的電腦桌,冷氣風電風扇吹出霧化的水,改變了空氣濕度和更有效的降低溫度;但大多數失敗了,如定時開關、聲控開關、降噪、自然風等,都是一些性價比不高的雞肋式的改變。這個世界上數量最多、性價比最高的電風扇類型,還是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那種經典款。
如果說吹空調的精英人群是社會的核心力量,那么吹電風扇的人們,如同電風扇一樣可愛的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看不見的中堅力量。客服坐席、程序員、運營專員的工位上永遠空調的布置是不足的,所以需要電風扇來補充,沒有這群人,公司業務就要癱瘓;工廠宿舍里多數也是風扇來滿足藍領兄弟們的降暑需求,幾十萬快遞小哥的出租房中,風扇是伴他們安然入眠的伙伴,沒有他們,社會的運作效率不知道要降低多少。
在少年時代,每個人都覺得長大后自己應該是一個空調,并向往自己屬于某種知名的品牌,如今歲月蹉跎,午夜夢回時發現自己原來也不過是一個電風扇,還是經典款的。
你如今在空調房里,回憶電風扇,似乎看見那個讓你在月臺上等他去買橙子的人,想起了你兒時交好的伙伴后來因為你上了大學他外出討生活而幾乎斷了聯系,想起了某個親戚的兒子年少輕狂四處闖禍如今卻老實平凡、四處為生計奔波著。你甚至想起你自己,想起你過不了幾年就會回到你出生的城市或小鎮,面對余生和電費,又會在家里添置一臺電風扇。又或者你今天晚上回到你的出租屋,默默打開電風扇,理由是空調讓家里更干燥。
電風扇,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