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6月1日,由中交一航局自主研發投資的世界上第一艘自航沉管運輸安裝船——一航津安一在廣州黃埔文沖龍穴廠成功出塢,標志著世界上安裝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效率最高、性能最先進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專用船舶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一航津安1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安裝于一體,主船體采用雙船型設計,船長190.4米,船寬75米,甲板面積相當于兩個足球場。這艘船有自航功能,有2套9280 千瓦主推系統配備8臺大功率側推。主機和側推的尺寸和功率是中國同類設備中最高的??蓾M足深水靜水條件下拖帶165米、7.2萬噸標準沉管浮速5節的要求。該船還具有跟蹤和偏移糾偏功能。
浮運安裝船是海底隧道建設必不可少的核心設備。與港珠澳大橋采用的分體式浮運安裝船組相比,一航津安1理論上實現了不依賴輔助船的碼頭、浮運、定位安裝,施工效率是兩艘安裝船的兩倍;該船可滿足國內所有尺寸沉管的浮運安裝,并預留了功能升級空間。同時,在設計、施工和施工管理體系方面實現了自主研發,實現了海沉管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浮運安裝。
一航津安一作為超級工程深中沉管浮運安裝專用船舶,可減少200多萬立方米的航道疏浚和挖泥量,節省10多艘輔助船舶,有效縮短沉管浮運和航道封航時間,大大提高船舶施工能力和安全性,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航津安1是世界第一,沒有母船參考。一航局R&D團隊歷時近三年,根據深中通道等項目的工程條件和工藝要求,提出了運安一體船的理念。經過反復論證,與相關設計、科研機構、高校合作,通過一系列數學物理模型試驗確定了船型和船機參數,確定了設計方案,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船舶于2018年7月開工,12月31日在碼頭施工,碼頭工作時間為150天。
出塢后,一航津安1將按計劃安裝管道、電纜和電氣設備,并進行設備調試、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計劃于今年7月底試航。